
中信金融資產(2799)董事長劉正均昨日(1日)在中期業績會上表示,過去3年多是中信金融資產「化險轉型」的關鍵期,並指公司轉型取得成功。他又指要摒棄過去「不良資產行業就是簡單的資產買賣」的理念,要樹立主動挖掘或主動配置資產的理念。
中信金融資產中期收入311.36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增加2.9%;純利61.68億元,增長15.7%。值得留意是,包括收購處置業務、紓困盤活業務、股權業務、收購重組業務等在內的不良資產經營分部上半年收入總額305.98億元,按年增長58.3%。
收購處置類業務提質增效
中信金融資產總裁、執行董事李子民表示,上半年收購處置類業務提質增效,已經實現收益按年增長180.8%,盤活紓困業務增長明顯,實現收入按年增長65.5%,股權業務貢獻上升、收入大幅增長。
金融監管總局今年4月發佈《關於促進金融資產管理公司高質量發展提升監管質效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明確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依法依規、穩妥有序開展問題企業紓困業務。李子民指,《意見》提到的過橋融資、共益債投資、夾層投資、階段性持股等方式,首次為金融資產管理公司量身定製了多層次企業紓困工具箱,公司以政策紅利賦能爲契機,深耕主責主業,切實防範化解風險。其中,防控金融風險被擺在首要位置。
認知水平決定主業能力
劉正均指,不良資產主業是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安身立命之本,未來也會成為行業競爭的主賽道。對於如何打造主業能力標杆,劉正均表示,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未來的競爭首先是認知的競爭、理念的競爭。認知水平高低決定了一個公司觀勢謀局的層次,也決定了這個公司能不能始終在經營管理中找準方向,做正確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