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7月從美國進口的原油、液化天然氣和煤炭總量不到1噸,為五年多來最低水平。由於貿易緊張局勢,中國正加速轉向其他能源供應國,尤其是俄羅斯。
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數據和研究機構CEIC的數據顯示,中國自3月以來從未進口美國液化天然氣,自6月以來未進口原油。包括用於鋼鐵生產的煤炭在內,從1月的約135萬噸驟降至5月以來的每月不足1噸。
這並非中國首次幾乎停止從美國購買能源資源。2019年末,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內中美貿易戰升級,中國對美原油、液化天然氣和煤炭進口也一度降至零。但在中美簽署第一階段貿易協定、北京承諾增加美國產品採購後,進口迅速恢復。
但此次進口數據下滑可能預示著一個更長期趨勢的開始,原因之一在於中美貿易談判陷入僵局。
特朗普本月簽署行政令,將對中國產品徵收的對等關稅中24%的臨時豁免延長90天。但2月和3月以打擊芬太尼等毒品非法流通為由新增的兩輪、合計20%的關稅仍然有效。與此同時,中國也保留了對美國液化天然氣、煤炭和原油的反制性關稅。
此外,俄烏戰爭導致能源價格飆升,促使北京更重視能源安全,目前正加快本土能源生產,並多元化海外供應來源。根據CEIC的數據,7月中國天然氣產量同比增長7.6%,達到216億立方米;通過包括俄羅斯、中亞在內的管道進口天然氣同比增長4.8%,達到520萬噸。同時,還大幅增加對俄羅斯石油的採購。由於西方國家的禁運措施壓低了價格,7月從俄羅斯進口的原油同比大增16.8%。
這對國際市場價格產生下行壓力,10月交割的亞洲液化天然氣基準期貨價格目前維持在每百萬英熱單位11美元中段,較6月中東局勢緊張時的高點下跌約20%。雷斯塔能源高級分析師小高正指出:「美國很多新的液化天然氣等能源開發項目的利潤預期因此受損,可能導致最終投資決策延遲。」他表示,如果開發進度被推遲,可能會影響到2033年以後供應前景。
為確保開發順利推進,美國必須依靠如日本、韓國等穩定客戶,同時積極開拓東南亞等目前以煤炭為主的新興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