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過河難」 孫東指科技部承諾跟進問題

現時香港正面對科研等領域數據「過河」困難的問題,與內地合作交流不便。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今日(25日)表示,國家科學技術部(科技部)部長陰和俊承諾會討論有關問題,會研究如何才能讓香港的科研力量,能夠充分利用兩地的資源優勢和信息優勢。他又指特區政府每年會對每所的全國重點實驗室提供2,000萬的科研經費,期望15所全國重點實驗室能夠緊密對接國家的重大戰略需求。

15家設在香港的「全國重點實驗室」中,有5所屬於香港大學、4所屬於中文大學、2所屬於城市大學、2所屬於科技大學、1所屬於理工大學,另有1家由理工大學及科技大學合辦。實驗室涵蓋的範圍,包括傳染病、神經系統疾病、生物醫藥技術、光量子物質等,分別由科大校長葉玉如、港大校長張翔、中大校長盧煜明、傳染病專家袁國勇等擔任主任。

(左起)港大校長張翔、科大校長葉玉如、創科及工業局局長孫東、中大校長盧煜明。何君健攝
(左起)港大校長張翔、科大校長葉玉如、創科及工業局局長孫東、中大校長盧煜明。何君健攝

 

創科及工業局局長孫東。何君健攝
創科及工業局局長孫東。何君健攝

 

何君健攝
何君健攝

 

何君健攝
何君健攝

 

港大校長張翔。何君健攝
港大校長張翔。何君健攝

 

中大校長盧煜明。何君健攝
中大校長盧煜明。何君健攝

 

科大校長葉玉如。何君健攝
科大校長葉玉如。何君健攝

 

孫東:香港於生命科技範疇 有強大基礎科研和突破能力

在港全國重點實驗室授牌儀式完結後,孫東會見記者時提到,國家科技部從2022年起對當時的國家重點實驗室進行重組,重組後更名為全國重點實驗室,其後批准了15所在港的全國重點實驗室,當中有12所是之前經過重組而產生,還有3所為全新設立。他續稱,15所全國重點實驗室在今年7月1日開始已經正式投入運作,政府每年會對每所的全國重點實驗室提供2,000萬的科研經費,期望重組後的15所全國重點實驗室,能夠緊密對接國家的重大戰略需求,瞄准世界的科技前沿,同時大力提升科研水準;同時發揮香港的國際化優勢,積極拓展全球的科研合作,大力培養和吸引全世界的頂尖人才,為國家科技自立自強和建設香港國際創新科技中心貢獻力量。

孫東表示,有不少重點實驗室與生命健康的範疇有關,反映香港在生命科技方面有強大基礎科研和突破能力,國家明確提出生命醫藥作為發展產業,相信香港可對接國家的重大需求。

張翔:已成立創新學院 冀培養更多馬化騰、Elon Musk

被問及在港全國重點實驗室能否獲批進行「數據過河」或「生物資源共享」,孫東稱,今早與科技部部長陰和俊會面時,很多在場科學家都提出要加大跨境創新要素的流動,特別是科研數據的共享,而陰和俊稱及後一定要專門討論這個問題,如何才能讓香港強大的科研力量,充分利用兩地的資源優勢和信息優勢。

科大校長葉玉如稱,在國家教育部支持下,建立了生命科學開放聯盟,其中一個重點為資源共享,有信心在此框架下,會有數據可跨境來港,特別是生命科學數據。

港大校長張翔表示,港大要立足香港,背靠祖國面向世界,認為在目前國際形勢下,更需要國際合作,香港要保持國際聯通合作。他又指港大目前成立了創新學院,「希望為未香港港培養像更多馬雲、馬化騰、Elon Musk」,為香港創造更多價值;中大校長盧煜明則指,中文大學一直致力推動科技創新,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感謝國家和特區政府,對大學的科研高度重視和支持。

記者:林彥汛

即時港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