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地影視行業正經歷結構性巨變。騰訊(700)上月在內部發文,宣布大幅縮減長劇投資,未來一年僅聚焦40部「頭部」劇集,外購版權劇亦控制在5部以內。無獨有偶,優酷今年2月亦宣布將劇集集數限制在12集內,以遏制「注水劇」現象,有業界人士直言長劇「寒冬殺至」。與此同時,單集時長數分鐘的微短劇市場呈現爆發式增長,市場規模已超越全年電影票房,甚至逼近長劇規模。經濟學家宋清輝預期,未來短劇可能在總播放量、用戶時長等關鍵指標上,與「電影+長劇」之和並駕齊驅,甚至超越長劇。
微短劇市場已超越電影票房
數據顯示,2024年微短劇用戶規模已達6.62億人,佔整體網民比例過半,市場規模約500億元(人民幣,下同),不僅超越內地全年電影票房的425億元,更接近長視頻市場規模的70%。面對短劇市場爆發式增長,不少投資者與業內人士紛紛湧入這條新興賽道。熱門短劇《盤中餐》導演張楠透露,現時每周均接到大量投資查詢,「個人投資者跟投數十萬元,機構主投金額更以百萬元起跳」。
張楠分析,短劇憑藉「快速產出、回本周期短、盈利可能性高」三大特點吸引資本,加上契合現代人碎片化時間消費習慣,形成行業爆發力。在社交平台小紅書上,短劇投資教程帖文收藏量動輒破千,有網民稱年初投資十萬元雖未回本,但每月有收益。
劉曉慶及黃宗澤等投身短劇
行業轉型潮同時蔓延至創作方面,有北京編劇向本報表示:「長劇行業快死了,再不轉型在北京都難以生存」;演員層面更見明顯流動,劉曉慶、黃宗澤、舒暢及霍建華等知名演員已相繼投身短劇市場。
然而,張楠強調轉型並非易事,「許多傳統導演未必適應短劇節奏,優秀長劇演員亦未必能駕馭短劇表演風格」。相反,部分特約演員反而在短劇領域躍升為一線主角,反映行業正重塑人才評價體系。
在該新興領域裡,敢於顛覆商業模式的先行者已斬獲驚人回報。QuestMobile數據顯示,字節跳動旗下「紅果短劇」今年6月月活躍用戶達2.1億,按年急增179%,首次超越長視頻平台優酷2億的月活量。有別於2023年以前主流的付費小程序短劇,紅果一亮相就以免費觀看模式迅速吸引大量用戶。截至今年7月底,平台已誕生17部播放量破10億的爆款作品,屢創流量新高。業內人士直言,紅果市佔率已經是毋庸置疑的第一,「單獨一個梯隊」。
百度及愛奇藝等平台紛佈局
在巨大流量吸引下,其他平台也紛紛加碼佈局。百度(9888)今年4月,宣布投入億級現金及百億流量成立「短劇首發聯盟」;愛奇藝啟動「短劇百部計劃」大規模綁定IP;騰訊計劃將長劇預算中10%至20%的低效部分轉向橫屏短劇開發;芒果TV則將旗下「風芒」定位為短視頻平台。電商巨頭如淘寶、京東(9618)等亦積極介入,旨在通過短劇流量實現賣貨與用戶爭奪。
宋清輝分析,未來短劇市場將呈現「多方混戰,各有側重」的格局,其中傳統長視頻平台將短劇作為生態補充;嗶哩嗶哩(9626)倚仗社區文化孵化創意內容;抖音、快手(1024)則繼續深化「短劇+直播帶貨」的成熟變現模式。
逾200款微短劇應用進軍海外
還有不少短劇業者將目光投向海外藍海。據微短劇IP源頭廠商點眾科技數據,截至2024年底,已有逾200款微短劇應用進軍海外市場,累計下載量近4億次。點眾科技董事長陳瑞卿預測,未來10年全球短劇市場規模有望突破500億美元,其中海外市場將佔逾七成。但他同時指出,中國短劇出海仍處初期階段,「商業模式與人才體系遠未成熟,當前仍處紅利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