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員鼓勵醫健通發展遙距醫療功能加強監管  消委會倡要先面診建立醫患關係

消委會昨日發表《香港遙距醫療服務研究報告》,指私營遙距醫療服務監管不足,提出訂立全面指引和白名單供消費者參考可信賴平台等5大建議。有立法會議員建議政府可在醫健通應用程式發展遙距醫療功能,由政府監管,私隱、醫生及病人雙方身份認證等問題就可迎刃而解。

立法會衛生事務委員會主席林哲玄今(20日)在電台節目表示,如要使用遙距醫療,就要視乎病人的臨床狀況及其他因素,有些情況是病人必須面診向醫生講出身體狀況,現階段遙距醫療未可替代實體診症。

消委會在報告中指出三大問題。消委會圖片
消委會在報告中指出三大問題。消委會圖片

 

消委會研究以混合研究方法探討私家中西醫提供的「遙距診症」服務。消委會圖片
消委會研究以混合研究方法探討私家中西醫提供的「遙距診症」服務。消委會圖片

 

消委會提出5大建議。消委會圖片
消委會提出5大建議。消委會圖片

 

林哲玄建議鼓勵醫健通發展遙距醫療平台。資料圖片
林哲玄建議鼓勵醫健通發展遙距醫療平台。資料圖片

 

 陳錦榮認為市民看遙距醫療前,最好先建立好醫患關係,先作一次面診。資料圖片
陳錦榮認為市民看遙距醫療前,最好先建立好醫患關係,先作一次面診。資料圖片

 

醫療集團以此作噱頭對病人構成危險

他指,若醫療集團太過標榜遙距醫療更以此為噱頭,會予病人和醫生壓力,或會出現病人在不適用於遙距醫療情況下接受遙距治療,令病人很危險。林哲玄續稱,政府一直推廣家庭醫生的概念, 市民不應因為醫療集團有遙距醫療,而不找家庭醫生,這變相對整全的醫療服務造成打擊,對病人整體健康亦不是好事。 

對於是否需要制訂一個專門針對遙距醫療的監管架構。林哲玄指,遙距醫療是一種診症的模式,實體診症則是另一種模式,兩者是平衡存在,所以監管原則亦應該一致。他同意遙距醫療牽涉電子平台,數據的安全性、儲存和病人的私隱保障等,需要有特別規條去限制及負起法律責任等。因此他建議鼓勵醫健通發展一個遙距醫療平台,透過其齊全的標準和操作,由政府親自監管及管理,私隱、病人和中西醫雙方身份認證等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

相關新聞:消委會:遙距醫療監管框架分散及資訊透明度不足 倡5大建議

陳錦榮建議遙距醫療前先進行一次面診

另外,消委會的研究報告中又發現約一半中西醫生有提供遙距醫療服務。消委會主席陳錦榮在同一節目表示,很多實行遙距醫療的國家,會建議醫療提供者和病人進行遙距醫療之前,先建立醫患關係,面對面作出診症,以了解病人背景和生活習慣。因此他建議市民看遙距醫療前,最好先建立好醫患關係,先進行一次面診,亦建議醫療服務提供者在開處方藥前,特別是藥物、較為敏感的精神科藥物等,要謹慎處理,最好先做一次面診以了解病人的情況。

至於對遙距醫療的監管,陳錦榮指,這次研究發現在監管上不太清晰,絕對有優化空間。而醫療業界的指引方面,現時只適用於中西醫,未有包括藥劑師及物理治療師在內,消委會認為涵蓋面可以擴大,待再優化後,指引會比較詳細、細緻和具針對性。

即時港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