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企為轉型準備 實情遠比想像複雜

不少科技公司裁員,AI雖然是影響因素之一,但並非唯一主因。圖為一間現場音樂俱樂部張貼招聘告示。美聯社

近年不少科技公司宣布裁員,往往提及人工智能(AI),令外界關注AI是否成為裁員主因。但專家指出,實情遠比想像複雜,企業更大目標是向華爾街展示精簡運作與轉型決心。

招聘網站Indeed日前發表最新報告指出,今年7月科技業職缺數量較2020年初大跌36%。AI固然是影響因素之一,但並非唯一主因。該網站經濟學家伯納德(Brendon Bernard)表示:「目前科技職市疲弱,但其他與AI關聯較低的行業亦出現類似降溫。」

AI熱潮起於2022年底,當時正值疫情期間的招聘高峰結束,難以單獨判斷AI在隨後招聘低迷中的影響力。

2025年,多間科企高層在裁員聲明中提及AI。Workday行政總裁艾森巴赫指出,全球企業正重新構想工作方式,AI需求上升,有望推動公司邁向新一輪增長。Autodesk行政總裁阿納格諾斯特則稱,公司需轉移資源,加快對AI投資,因而裁員1,350人,佔總人數約9%。

網絡安全公司CrowdStrike行政總裁庫爾茨也強調,加大AI投入有助提升效率,並宣布裁員5%。就連Indeed與Glassdoor的日本母公司亦在裁員1,300人時提到AI驅動的變革。

實際上,AI支出需求,而非人力被取代,才是裁員背後更常見的原因。微軟儘管利潤大增,仍宣布今年裁員約1.5萬人。科技巨頭普遍向投資者保證會提升效率,以支撐其在數據中心及晶片等AI基建上的龐大開支。谷歌更宣布將資本支出預算上調100億元,達850億元,微軟亦預料將有類似部署。

Indeed報告指出,三藩市灣區、波士頓及西雅圖等AI重鎮的招聘減幅尤為明顯,尤以初級職位受影響最深。受打擊最大者為市場營銷、行政助理及人力資源等入門級職位,而具五年或以上經驗者相對穩定。

受AI影響最小的職業則包括抽血醫護人員、護理助理、有害物質清理工人、油漆工及防腐工。▍美聯社電 ▍

科技-三藩市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