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病例急遽上升 致紐約州3嬰死亡

紐約州今年至少3名嬰兒疑因先天性梅毒死亡,衛生官員警告此可預防感染的風險。孕婦可將性傳播疾病梅毒傳給胎兒,未經治療可導致流產、早產、骨骼異常、神經問題、發育遲緩、死胎或新生兒死亡。

《紐約郵報》報道,州衛生廳長麥克唐納(James McDonald)表示,「孕期早期透過簡單血液檢測梅毒,確保快速診斷與治療,至關重要。」今年,紐約市外縣區報告21宗先天性梅毒病例,當局未透露具體地點以保護隱私。去年州內非紐約市地區錄36宗病例,包括5宗死胎及1宗嬰兒死亡,2019至2023年間有8宗疑似相關嬰兒死亡。

艾默里大學公共衛生學副教授沃爾(Kristin Wall)表示,全美先天性梅毒病例在原住民、西語裔及非裔族群中最高,醫療可及性障礙為主因。紐約女性居民感染梅毒病例「令人擔憂」地上升,助長全國激增。研究指原因包括避孕套使用減少、疫情影響醫療常規、性教育不足,以及檢測服務差異。

紐約州去年要求孕婦於首次產檢、妊娠28至32周及分娩時篩查梅毒。青黴素為推薦治療,但部分人過敏需脫敏,近期全國青黴素短缺加劇問題。梅毒經性行為傳播,暴露後10至90天出現無痛瘡,3至6周自癒但感染持續,後期症狀包括皮疹、發燒、疲勞等。血液檢測可診斷,州衛生廳提醒居民可使用居家性病檢測。本報訊

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