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盟電影節2025│埃及等4國首參展 加強促進人文交流

由香港-東盟協會主辦的第三屆「東盟電影節2025」於8月7日至31日舉行,免費放映來自東盟十國及四個「一帶一路」國家的24部電影。今年更首度加入來自埃及、匈牙利、哈薩克斯坦及土耳其的作品,進一步促進文化聯繫與人文交流。 

電影節在上周四(7日)舉行開幕禮,除獲14個國家的駐港總領事或署理總領事鼎力支持;中聯辦副主任劉光源、外交部駐港公署副特派員潘雲東、中聯辦青年工作部副部長萬寧亦有出席。

免費放映24作品 舉行至8‧31

文體旅局局長羅淑佩出席開幕禮致辭時表示,電影跨越語言與地域界限,是連繫文化的重要橋樑,有助促進國際間的民心相通。她指香港將繼續發揮「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角色,深化與東盟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文化合作。

由香港-東盟協會主辦的第三屆「東盟電影節2025」,進一步促進文化聯繫與人文交流。
由香港-東盟協會主辦的第三屆「東盟電影節2025」,進一步促進文化聯繫與人文交流。

 

羅淑佩(前排左四)表示,電影跨越語言與地域界限, 是連繫文化的重要橋樑,有助促進國際間的民心相通。
羅淑佩(前排左四)表示,電影跨越語言與地域界限, 是連繫文化的重要橋樑,有助促進國際間的民心相通。

 

「東盟電影節2025」上周四舉行開幕禮,獲14個國家 的駐港總領事或署理總領事與及多名嘉賓鼎力支持。
「東盟電影節2025」上周四舉行開幕禮,獲14個國家 的駐港總領事或署理總領事與及多名嘉賓鼎力支持。

 

「東盟電影節2025」獲多個國家 的駐港總領事或署理總領事鼎力支持。
「東盟電影節2025」獲多個國家 的駐港總領事或署理總領事鼎力支持。

 

由香港-東盟協會主辦的第三屆「東盟電影節2025」,進一步促進文化聯繫與人文交流。
由香港-東盟協會主辦的第三屆「東盟電影節2025」,進一步促進文化聯繫與人文交流。

 

羅淑佩表示政府致力推動創意產業,近年推出「弘揚中華文化電影製作資助計劃」,鼓勵本地導演融入中華文化元素;同時設立「歐亞文化交流電影製作資助計劃」,推動港、歐、亞洲電影人跨地區合作,相信有助鞏固香港電影的國際影響力、與世界聯繫。

「冀港人更深入了解東盟文化」
 

她又指香港流行文化深受東盟地區歡迎,包括經典電影、TVB劇集及廣東歌等,認為這些文化資產是本港寶貴的「軟實力」。她希望港人能透過電影節更深入了解東盟文化,亦讓東盟朋友進一步認識香港,促進雙向理解。

東盟國家代表、新加坡駐港總領事王首毅致辭時,強調香港作為中國的關鍵門戶,發揮好「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角色,相信能成為中國與東南亞增加經濟互動的天然跳板。他提到,自上世紀以來,東南亞各地對香港影視文化,例如香港電影和劇集耳熟能詳。王首毅又形容文化交流是雙向對話與聆聽,而東盟電影節的舉辦正好為此提供寶貴平台。
  
一帶一路專員何力治認為,電影能超越語言和文化隔閡的媒介,讓不同文化背景人士相互理解、深化彼此情感共鳴。他分享道,去年電影節曾觀看一部在港拍攝的菲律賓電影,印象深刻。而今年新增4個「一帶一路」國家的作品,能展現一帶一路倡議核心之一,「民心相通」。他形容每部電影都是一扇窗,讓觀眾走進不同世界,體會不同文化背後的情感與故事。

兩「盛放」越片入選 刻劃越戰戀曲

多位駐港總領事亦分享電影節選片理念。署理馬來西亞駐港總領事Nur’Amirah Mohamad推薦兩部風格迥異作品,包括改編自殘奧羽毛球馬來西亞金牌運動員謝儮好故事的《金牌》。至於《特務花鵰3》則是一部動作喜劇,展現馬來西亞日常與本土幽默。Nur’Amirah Mohamad期望透過電影節促進青年與觀眾對馬來西亞文化的理解與共鳴。

泰國駐港副總領事拉尼達則介紹《小情人》,故事發生在泰國80年代的鄉郊,講述一對青梅竹馬的成長和逐漸親近,拉尼達指當年上映這部電影時是全國票房冠軍,更形容是「All Time Classic(永恆的經典)」。
  
越南駐港總領事黎德幸表示,今年選映兩部電影片名都有「盛放(Blossom)」一詞,其中《布達佩斯禁忌之戀(Our Blossom)》是越南與匈牙利的合拍片,講述越戰時期的布達佩斯嚴禁跨文化戀愛,而越南少女與匈牙利男子無悔戀上。另一部《戰事中相愛的我們(Peach Blossom, Pho and Piano)》則發生在1947年越戰前夕,一對新人被迫撤離前,在數小時內於教堂完成婚禮,故事亦串連不同階層,展現對和平與愛的渴望。

協會主席:電影促進多元社群聯繫
  

香港—東盟協會主席黃永光表示,電影作為跨越地域的共通語言,能啟發對話、增進理解,亦有助促進多元社群的聯繫。他期待觀眾透過東盟電影節展開一趟跨文化探索旅程。

記者陳俊豪

即時港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