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士明年推電子支付 料成穩定幣最佳試驗場 助對抗美國穩定幣

本港政府將於明年4月1日起規定香港的士必需向乘客提供至少兩種替代紙幣的付款方式,雖然預計大多的士均會安裝八達通讀卡器,但有彭博專欄指出,隨着香港推行穩定幣市場改革,應該讓加密貨幣進軍的士市場。

符合亞洲加密貨幣之都地位

本港《穩定幣條例》上周五(1日)正式生效,規定任何在香港發行或面向香港公眾推廣穩定幣產品的機構均須取得金管局執照,而初期只會批出小量執照。有彭博專欄作家預計,在激烈競爭中獲得有限執照的機構,將會尋找更具創意的途徑讓自己的穩定幣更受歡迎。

至於的士明年實施的新規定,對於穩定幣來說是恰逢其時,發行者應極力於的士市場推廣即將推出的港元穩定幣,以符合香港作為亞洲加密貨幣之都的地位,並指中東阿布達比的試點計劃已證明其可行性。

螞蟻集團或更關注牌照用途

文章指出,若馬雲支持的螞蟻集團申請成功,應更關注其牌照用途,因該集團目前為中國最大的區塊鏈平台,但由於內地仍禁止零售加密貨幣活動,因此香港是該公司在中國進行大型穩定幣測試的理想場所。

隨着美國穩定幣行業在全球大規模發展,文章認為,若要令美國加密貨幣於香港發展減速,本港需利用區塊鏈技術提供現實世界的優勢,以吸引客戶遠離傳統金融,其中代幣化貨幣可加快國際匯款速度,並降低其成本,但此舉能否融入香港經濟,最終試金石或落在至今仍然拒絕數碼化之的士市場,並形容為「打開這個市場,所有人都會跟隨」。

文章更提到,近年的士顧客投訴量激增近五成、的士牌價自2015年更跌逾六成,有關現象也可歸咎於的士未有跟從Uber使用無現金支付,而螞蟻集團應於本港引入阿里巴巴的地圖和的士預訂服務。

香港或成對抗美元依賴關鍵

另一方面,文章指中國鼓勵香港崛起,以抵禦美國主導的穩定幣市場,避免亞洲進一步依賴美元。然而,亞洲對美元依賴的風險已顯而易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數位貨幣專家Marco Reuter細分了去年2萬億美元的穩定幣交易活動,發現亞太地區佔穩定幣市場的主導地位,擁有31%的用家操控戶口。路透資料亦顯示,全球最大的加密貨幣交易所幣安(Binance)去年為中國自主託管錢包帶來110億美元的淨穩定幣流入。

IMF報告又顯示,當美元兌人民幣升值時,中國穩定幣的流入會顯著增加,因此北京有充份理由擔心數碼美元的氾濫會侵蝕資本管制和貨幣主權,並以香港作為應對機制。同時,由於內地加密貨幣禁令未能奏效,更好的策略或許是引導內地及「一帶一路」合作夥伴的需求轉向香港受監管的加密貨幣。

即時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