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不景與捐款減少的雙重打擊下,本地多個動保團體正面對嚴峻挑戰。有機構在疫情期間創立,5年間收留逾250狗隻,現時月花8萬元租用狗舍及購買狗糧,尚未計算部分患重病老犬的治療費;有狗舍受颱風吹襲下屋頂被破壞、漏水甚至跳電,卻已無餘款維修。另有動物組織稱,近年領養率低,許多領養人偏好年輕、健康且外觀標緻的寵物,令被遺棄的動物難覓新家。各團體多年來堅守崗位,只盼「毛孩」有尊嚴地活下去,惟本港棄養問題嚴重,呼籲市民在飼養前認清自身能力,並為寵物絕育,成為真正負責任的主人。


炎炎夏日,Bella到新界西的倉庫餵飼倉狗,「一星期會探望3至4次,但數量太多了,無法全都接回基地……」回想5年前因為關注遺棄倉狗問題而成立「520浪浪加油站」,至現時狗舍已收留約250隻「浪浪」,全賴她與團隊默默耕耘。
Bella指,營運首兩年從未向網民籌集狗糧,後來犬隻數目越來越多,逼不得已才尋求有心人幫助,「我們覺得自己做得來,但求助漸多,沒有辦法。」現時犬舍月租2萬元,加上每月花近6萬元購置成犬糧食,已成重擔,尚未計算部分患重病老犬的治療費,「其實不能慳,尤其是狗糧和醫療費,租金更加不用說,怎會減租?」
租金高昂 醫療開支龐大
事實上,許多本地動保團體也面對困境,仍然拼命咬緊牙關。香港拯救貓狗協會始於2007年,除了基地有近250隻「毛孩」待領養,協會另有照顧及助養120多隻貓狗。協會主席Linda指,近年經濟蕭條,棄養數目上升,主人以不同原因推卸責任,「前幾年是移民,現在是以經濟差、失業和搬屋為由。」她直言,協會不斷接收棄寵,資金、地方及人手也成問題,長遠而言,一眾年長義工退下火線,卻青黃不接,「以前一班義工出動做絕育放回,現時已無人接班。」

成立於2015年的「老有所依動物村」同樣努力營運,負責人洪太指,動物村過去接收近80隻狗,大多年紀老邁並於動物村終老,至現時仍有共22隻貓狗。她指,資金不足無疑是營運的痛點,地租、水電、醫療及營養品的開支龐大,加上政府不斷收地發展,「動保團體越來越少生存空間。」
她又言,近年捐款減少及物價上升,平均每月開支最少6萬至7萬元,營運苦不堪言,但老犬要有穩定飲食,只好與供應商商量,訂購一定數量的狗糧及營養補充劑等,以換取較大折扣。
移民潮導致大量兔子被棄
貓狗以外,香港兔友協會主席Shirley指,現時兔舍有94隻兔子,每月恆常醫療費約6萬元,惟今年3月緊急接收了3隻兔子,增添了15萬元一次性醫療支出,「後續還要跟進,定時覆診。」她直言,兔協甚少告急,無奈年初要四處拜託好心人捐錢,也自掏腰包支付了40萬,「真的頂不住。」病兔多、醫療費貴,惟捐款人數減少,棄兔數目依然高企,「相信各動保團體也有營運困難。」

除恆常開銷高,領養率低更是雪上加霜。Linda指,團隊曾預期疫後會有更多人領養「毛孩」,結果市民花費外遊不留港。Shirley亦言,兔協成立22年,接收逾2500隻兔子,大多被成功領養,無奈近10年越來越少兔子覓得第2個家。
Shirley指,現時領養人普遍有3大要求,「兔子要年輕、美麗和健康,缺一不可。」她說,以往市民甚少追求領養完美的寵物,而是渴望被遺棄動物有新的家,惟現時領養人的心態有所改變,「他們不想自領養開始便要負擔沉重的醫藥費,不希望寵物太早離開自己,又說不合眼緣的動物無法領養。」

她坦言,現時大部分棄兔源於移民潮,很多老兔輾轉來到兔舍,卻又不符合受領養的潛規則,「協會60%兔子是年老及患病,較少人領養牠們。」
暴雨颱風加重屋舍維修費
此外,夏天連場暴雨,加上颱風襲港,一眾流浪動物的庇護所亦遭殃。西貢流浪狗協會(Sai Kung Stray Friends Foundation)主席Narelle Pamuk指,上月20號颶風「韋帕」襲港,重擊狗舍,「屋頂全被風刮掉了,猶幸犬隻沒有受傷。」然而,狗舍內所有風扇被雨水浸透,無奈過去造成的損壞,亦因資金不足尚未修復,「災害來得突然……我們想繼續前進,卻總是不斷被擊沉。」

洪太亦分享,每逢颱風或暴雨,狗舍也會漏水及跳電,惟受資金所限,只能優先處理供電問題,「暫時靠水桶陣接載屋頂漏水。」
本港經濟尚未復甦,今年上半年爆發結業潮,連鎖集團及小店無一倖免,但一眾動物團體仍緊守崗位,全因不想愧對毛孩。Linda直言,從開始動物救援工作起已無退路,「動物也有生命。」她指,團隊把動物救回來,悉心照顧,即使艱苦也要堅守,「希望在明天,此刻我們照顧好『毛孩』,讓牠們開心度日,有困難也慢慢渡過。」她指,成立多年已見盡風雨,「我們經歷很多,也是笑着面對。」
Shirley亦說,堅持只為了照顧兔子,「不然一眾兔子何去何從?」她指,尚有近40隻寵物兔排隊輪候入住兔舍,「太遠的事我不敢想,我只想做好目前的事,我也要負責任。」洪太亦說,努力苦撐只盼讓一眾老犬安享晚年,「希望牠們有尊嚴、被愛包圍地離開。」
近年更多市民關注動物權益,惟Bella直言已無期盼,「倉庫不斷倒閉,留下倉狗留守,我們就不斷接收。」Narelle亦補充,加入動保行列逾15年,救援工作從不間斷,而部分主人更是對動物權益漠不關心,「他們不停地養小狗,棄養就打電話過來,讓我們把狗隻帶走。」她說,狗隻繁殖速度快,期望市民為「毛孩」絕育,做個負責任的主人。

開設平台售賣糧草 兔協自給自足
面對經營成本上升,有動保團體開設售賣平台,自給自足。
「兔草和糧全都是美國貨,加稅我們也受害。」香港兔友協會主席Shirley指,每月至少花費2萬至3萬元購買糧食,支出不少。她指,兔協在成立初期,早意識到兔子比貓狗的關注度低,長貧難顧,故制訂一套流程「自給自足」。她解釋,四處搜羅適合兔舍的用品時,已對相關產品有一定認識,亦會特意訂購不同糧食予兔子試吃,「我們有認知,亦了解哪些兔糧較健康,便決定幫忙其他兔友訂購。」
兔協遂聯絡供應商取貨,設立售賣糧草及周邊產品的部門,幫補營運經費,故協會列明在商店收益的一分一毫,也會轉為幫助有需要的兔子,「客人間接做善事,而我們營運也更穩健。」
狗舍負責人:「死刑」下做決定最艱難
有狗舍負責人稱,為「毛孩」作醫療決定,比熬過經濟困境更艱難。
「520浪浪加油站」負責人Bella分享,糧食和醫療費用以外,最困難的是為「毛孩」作醫療決定。她指,今年新年前有狗隻腦中風,送院後獸醫建議人道毀滅。該犬隻留院7天期間,Bella內心不斷掙扎,「到底該相信醫生說犬隻真的沒救,抑或信自己繼續救?」結果她不忍心放棄,猶幸狗隻現時雖仍會抽筋,但可在狗舍開心生活,「有時情況比較複雜,但我們當刻便要下決定。」
「520」屢為「浪浪」伸出援手,如唐犬「皺頭」被巴士撞到,失去後腿,Bella一直為牠討回公道;有唐犬被捕獸器夾傷截肢,甚至被車撞至脊椎斷開,「那時醫生已判了牠『死刑』,但最終救回來了,惟牠年僅3歲已終身癱瘓。」
她坦言,每次接收新個案前都審慎評估,惟有時無法袖手旁觀。她舉例,近日有狗隻咬傷主人,主人給予3日限期,着Bella將牠帶走,否則將進行人道毀滅,「那一刻我們沒有辦法,只能救下牠。」
記者:仇凱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