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政府和國家航天局聯辦的展覽 「中國銀行(香港)呈獻:國家發展成就系列——無盡探索:中國的航天、航空及航海」明日(1日)正式開幕,為香港首個展示國家航天、航空和航海三大領域成就的展覽,亦將首次在港同場展出嫦娥五號和嫦娥六號,分別在月球正面及背面採集的月壤。政務司司長陳國基表示,此次展覽為香港市民提供愛國主義教育的機會,希望能提升市民的國民自信。
展覽激發青年人科技熱忱 擬建國家成就博物館弘揚愛國教育
政務司司長陳國基表示,展覽展示嫦娥探月工程的偉大成果以及國家在航天、航空及航海3個領域的卓越成就。系統地呈現國家的科技創新實力,也彰顯中國在全球科技格局中的重要地位,更激發公眾,特別是青年人對科技創新的熱忱,同時強化國民科技自信,為香港市民提供愛國主義教育的機會。
陳國基提到,政府正在籌劃建立介紹國家發展和成就的博物館,展覽的內容正好為博物館提供參考,展現香港作為連接國家與世界文化樞紐的角色,向世界說好中國故事,向公眾弘揚愛國主義教育。





嫦娥五號和六號採集月壤首在港同場展出
展覽將首次在香港同場展出嫦娥五號和嫦娥六號,分別在月球正面及背面採集的月壤;嫦娥六號的返回艙和降落傘、萬米深潛的海水樣本,及造船業的「三顆明珠」,包括航空母艦、液化天然氣載運船和豪華郵輪的模型。香港科學館館長(展品)袁月寶表示,月壤極為珍貴,是國寶級的展品,展出十分難得,並估計吸引18萬觀眾入場。
此次展出的月壤有不同形態,觀眾可透過顯微鏡觀察。展覽重視互動體驗,讓觀眾直觀感受國家的發展。同場亦展出3個互動裝置,讓觀眾可以體驗探月、指揮艦艇等任務,並設還原太空倉內部的展品,予觀眾可以打卡留念。
科學館將邀請內地專家分享航空、航天及航海知識,以及國家在相關範疇的成就和未來規劃等主題。同時,香港科學館首次同場展示多組大型航天、航空及航海模型,包括在戶外展出1比5、高約12米的長征五號運載火箭和實物原大、長約10米的「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模型,以及在展廳內展出1比8、翼展約6米的「運-20」大型運輸機模型。
除來自內地的重要展品,展覽亦介紹香港科學家在國家太空探測和深海探索中的重要貢獻,包括協助嫦娥五號和六號完成月球表土採樣的表取採樣執行裝置、協助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選取着陸點的目標着陸區三維地形模型,以及乘坐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採集的深海冷泉生物標本。





國家航天局聯手香港 共促科技興國
國家航天局總工程師李國平表示,這次國家航空局與香港政府共同舉辦的展覽,不僅是為了展示這些領域的輝煌成就,也是讓更多香港同胞了解祖國的航太、航空、航海事業發展,激發香港年輕一代對科學的熱情,樹立探索未知世界的遠大目標。航空局願意加強與特區政府的密切合作,發揮香港獨特的權威優勢,鼓勵香港科技力量繼續參與國家重大科技工程項目,服務科技強度建設,共享科技發展成果,促進香港經濟社會的發展。
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兼總裁孫煜表示,香港在國家航天、航空及航海事業發展中,始終發揮著獨特而重要的作用。香港理工大學研發的表土採樣執行裝置,協助嫦娥五號、六號完成月球採樣任務。香港科技大學在航太材料、搖桿技術等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這些都充分證明香港不僅是國際金融中心,更是國家科技創新的重要參與者。
記者、攝影:楊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