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本港多區出現處理水管爆裂及滲漏問題。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今(22日)舉行會議討論有關事宜。水務署署理總工程師劉啟進提到,署方經分析過去三年水管爆裂及滲漏數據發現,鹹水水管滲漏事故有上升趨勢、鹹水水管嚴重滲漏故障率較食水水管高約5倍、老舊的鑄鐵及石棉水泥水管爆裂風險比其他為高,同時有約一半水管爆裂和嚴重滲漏為大直徑水管。





44公里高爆裂風險水管位於繁忙路段
為應對上述問題,劉啟進指當局會優化風險評估機制,以加快改善水管及有關裝置,包括水務署目前已識別約44公里的較高爆裂或滲漏風險位處繁忙路段,及已使用約50年或以上的鑄鐵和石棉水泥水管,需要優先更換及復修,將分階段進行更換工作,水務署會先開展8公里的更換工作,餘下的36公里則會爭取在2027年展開,希望分8年完成。同時針對瀝青塗層的水管,署方會分階段更換和修復該類水管,並正增設濾網,以增加過濾能力,目標3個月內完成,亦會應用創新科技實時監測管網運作。
劉啟進又表示,香港的供水管網長度超過8400公里,平均使用年期約22年,使用超過50年的佔水管總長度約8%,由於地下公共管線密集、交通繁忙和道路工程頻密等因素 ,令香港水管爆裂及滲漏風險增加。不過現時每年水管爆裂及滲漏個案已大幅下降。
甯漢豪:20公里水管提升為甲級工程須斥資21億
會上,法律界林新強稱,政府已識別了約70公里長的大直徑水管具較高風險,惟當局只對當中的20公里水管,提升為甲級工程以進行改善工程,關注當局為何不更換全部水管。甯漢豪表示,單是上述20公里的改善工程已需要約21億,工時約4至6年,花費不菲,相信餘下的50公里水管,不能依靠局方每年所獲得的整體撥款完成,未來或需就此再向財委會申請撥款。她續指,政府現時有約300公里的水管需要更換,以目前速度每年花費6至8億元都只能更換40公里的水管,要完成約300公里的水管或需7至8年,甚至更多。
「智管網」偵測到找到滲漏點需時2-3個月
選委界陸頌雄指,由「智管網」偵測到食水分配管網出現用水流失,至找出懷疑的漏點位置平均需約2至3個月時間,認為時間長難以接受,且不能解決問題。甯漢豪解釋,即使有「智管網」,仍需要一段時間查找滲漏問題,因部分傳感器不是實時,未來政府陸續更換實時傳感器,查找時間將會加快。
水務署正提升現有「智管網」的實時數據傳輸功能 ,透過安裝實時傳感器收集管道內的數據,以盡早採取相應措施。實政圓桌田北辰問到當局是否有信心在提升實時數據傳輸功能後,突發爆食水管會「成為歷史的遺物」。發展局局長甯漢豪坦言,「沒有一個政府官員可以實牙實齒這樣說」,因為水管有否滲漏和爆裂,除視乎監察都要視乎道路的交通流量,即時有好的監察,亦可能有問題未能及早發現,但當局都希望盡能力去做。
記者:林彥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