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棋盤︱北都產業用地突停招標 地產界晤官員進言

北部都會區是香港未來發展新引擎,政府大力催谷,惟私人發展商究竟願意「落水」多深,一直是疑問。政府前日公布,中止原定本周五截止的兩幅位於元朗及洪水橋的產業用地招標,稱是為了「強化政府主導角色」,並把元朗用地交科技園負責,洪水橋則研究作產業園區。市道欠佳下,部分發展商自顧不暇,對投資回本期超長的新項目意欲不高,今次事件對年底招標的北都片區有何啟示?

據原先計劃,兩幅用地用作發展多層現代產業大樓,以便轉租予受發展影響的棕地作業,兩幅地市值合共約62億元。用地招標過程一波三折,起初條款太辣,例如元朗用地要預留三成樓面面積無條件交予政府;今年3月,政府就兩幅用地修訂多項條款,包括容讓中標財團一直保留整個項目業權等,並再次延長招標,但仍無功而還。

相關新聞:

北都︱發展局終止元朗及洪水橋產業用地招標 元朗地交予科技園建構微電子生態圈

佔地3公頃的元朗用地毗鄰元朗創新園及園內的微電子中心(見圖),元朗創新園由香港科技園公司營運及管理。科技園網頁
佔地3公頃的元朗用地毗鄰元朗創新園及園內的微電子中心(見圖),元朗創新園由香港科技園公司營運及管理。科技園網頁

 

政府前日公布,中止原定本周五截止的兩幅位於元朗及洪水橋的產業用地招標。資料圖片
政府前日公布,中止原定本周五截止的兩幅位於元朗及洪水橋的產業用地招標。資料圖片

 

北都片區開發投標意欲成關注點。資料圖片
北都片區開發投標意欲成關注點。資料圖片

 

謝偉銓。資料圖片
謝偉銓。資料圖片

 

劉國勳支持政府主動將土地另作安排,更切合實際需要。資料圖片
劉國勳支持政府主動將土地另作安排,更切合實際需要。資料圖片

 

地產界中人:未清楚如何回本 無人會敢做開荒牛

政府在未截標前煞停招標,做法罕見,避免了「流標」帶來的尷尬。有業界人士指,政府原意是既發展產業,又安置棕地作業者,惟物流業近年轉型,加上多層產業大樓成本高昂,「大市唔就,唯有改變策略。」也有商界中人直言,當局近年推出不少發展項目,惟部分事前未有充分諮詢業界意見,了解需求,結果招標後市場反應一般,又要修訂條款。

北都規模龐大,單靠政府無法完成,必須借助市場力量,中央近年多次囑咐香港工商界要「倚港興業」,支持特區政府長遠規劃,政府更曾動員商界簽署支持北都意向書。港府早前就3個片區開發試點邀請提交意向書,共收回22份,今年第四季先就洪水橋及粉嶺北試點招標,發展商會否把意向化為實際行動,備受關注。

有建制中人直言,不少發展商面對資金困難,自顧不暇,而片區發展動輒投資過百億元,即使合組財團,但回本期長、不確定性高,形容「表態容易投入難」。據聞,有地產界人士昨日與政府高官會晤,談及香港經濟發展、營商環境等,北都發展也是其中一個話題。

有資深地產界人士分析,對發展商而言,投資前最重要是見到整個計劃藍圖,尤其北都規模大,發展商要思考資金投入後何時回本、基建開發、日後有哪些標誌性建築進駐等等:「當大家都不清楚如何回本,怎可能有人肯去做開荒牛?」因此無論是片區或其他發展項目,政府一定要講清楚具體發展細節,「個個都話支持北都發展,但到要放咁大筆錢去投資,就要諗過度過,(風險)無一個發展商『食得起』。」

建測規園界議員謝偉銓認為,目前市況不明朗因素多,若條款太辣,參與者面對風險過高,投資意欲便低,作為政府需適量分擔一些風險。他認為最關鍵是政府要易地而處,了解發展商的需求和困難,例如連樓花都未開始賣,便要求發展商先出資興建基建,投入高但回報無保證,企業當然擔心影響現金流。

民建聯劉國勳認為,北都片區要預防「意向熱、投標冷」,讓發展商「計得條數」,包括提供靈活發展模式及財務彈性,例如按實補價、分期繳付地價,並採用雙信封制招標。他舉例,粉嶺北片區要求發展商需興建多層式發展大廈,建議放寬甚至抽走。有建制中人則指,內企對北都片區有興趣,但若然由純中資財團合組投標,相信非當局樂見,最好是港資配搭內企做到「百花齊放」。

聶風

即時港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