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羅淑佩專訪|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羅淑佩本月初訪問法國,探討兩地在文化、旅遊等領域合作,她接受《星島》專訪時預告,本港年度盛事美酒佳餚巡禮(Wine & Dine Festival)將會升級,包括重設「Grand Tasting Pavilion」尊尚品酒區、引入更多波爾多性價比高又優質葡萄酒,期望活動成為促進中外文化交流及酒商貿易平台。對於旅遊發展,她指不應憧憬以往只重遊客大手消費的模式,強調一個城市最重要是包容,要令旅客賓至如歸,「我們要的是回頭客」。
冀Wine & Dine成為酒商貿易平台
羅淑佩月初訪問法國一星期,除到訪巴黎迪士尼樂園、聖母院、大皇宮等景點,亦拜訪巴黎副市長、文化藝術界人士。行程重點之一,是聯同香港旅發局主席林建岳到訪波爾多,與當地市長、法國旅遊部部長、葡萄酒行業協會等會面,並參觀兩家酒莊,她形容此行收穫豐富,對發展旅遊甚有啟發。
她提到,香港美酒佳餚巡禮在2009年首辦,正是參考波爾多沿河舉辦的傳統,香港則靠海舉行,時至今日已成為本港標誌性盛事,但疫後復辦的規模較疫前小。她指坊間對巡禮印象,或停留於購買代幣後換酒,「攞住酒杯周圍飲,飲完好開心就走」,但其實不盡然,形容疫情前巡禮是酒商做生意的地方,「試過酒好的話,會跟他們一箱箱的買,我自己都試過訂6支、12支,價錢不貴,好抵買,仲有少少折扣」,希望活動重新成為促進酒商貿易的平台。






美酒佳餚巡禮|推介性價比高紅酒 吸內地、東南亞年輕客
去年巡禮逾300個美酒及食物攤位,羅淑佩說美食佔多,希望今年拿捏好平衡,增加美酒展區,包括重設「Grand Tasting Pavilion」,邀請波爾多葡萄酒協會帶不同酒商來港,讓對品酒已有一定認識的人追求更高質素產品。她同時向對方提出把「Everyday Bordeaux」活動帶來香港,向大眾推介性價比佳的波爾多葡萄酒,並在攤位上作統一設計,吸引入場人士。
羅淑佩指近年消費模式改變,「年輕人想有新花款,或追求性價比、打卡,一支紅酒究竟值3萬元定係300蚊?其實杯裡面嘅紅酒,你唔係咁易睇得出……香檳或雞尾酒五顏六色、包裝得好靚,個張相就所謂Instagrammable,就會多like。」她指即使是傳統釀酒大鎮波爾多,也要適應新潮流吸引年輕人,而巡禮是很好的平台,向港人、內地以至東南亞旅客,重新介紹波爾多紅酒。
讚本港中菜水準佳 提示觀眾配搭美酒
她提到近月海外旅客呈升勢,佔整體訪港旅客約25%,有理由相信今年10月的美酒佳餚巡禮,很多來自東南亞、日韓、澳洲旅客會來港。近年國產葡萄酒趨普及,羅淑佩說,寧夏、山東種植的葡萄酒開始有成績,也可借助巡禮平台對外推廣,促進中外文化交流。
美酒須配佳餚,羅淑佩大讚本港中菜水準高,可透過巡禮加強推廣,「以往中菜很少配酒,父母輩咩都係飲白蘭地,但經過Wine & Dine推廣,粵菜配葡萄酒甚至香檳,其實很普遍。」旅發局正構思如何令兩者更好搭配,例如觀眾買酒時,會提示可搭配的葡萄酒,以提升體驗。





談「特種兵旅遊」 羅淑佩:最重要是包容及豐儉由人
提到旅遊發展,疫後內地客來港減少消費,甚至出現「特種兵旅遊」,與背包客及豪客兼備的巴黎,又是否有相似之處?羅淑佩強調,一個城市最重要是包容、豐儉由人,要有不同體驗才吸引,「就算你是超級富豪,可能他想吃的只係咖喱魚蛋,因為想試下。」她說不少年輕打工仔也試過儲錢去名店「買包包」,「無論明知他是大豪客,抑或偶一為之,我們都要令他留下好印象,賓至如歸,這樣他才會回頭,我們需要的是回頭客。」
她又指,如果說遊客只喜歡打卡,不太花錢、吃飯,那要看香港是否有東西吸引他們「打開荷包」,她相信絕對有,舉例全運會吉祥物非常暢銷。她強調商家要有創意,「再好吃的一道菜,吃了30年都想有些改變…..巴黎食一餐傳統米芝蓮三星、3小時,都是那幾道菜,其實都不容易。」
羅淑佩直言,不應憧憬以往消費模式,「一來就買10隻錶、10個包,現今來看,無論有幾多旅客,都不可能重現當日模式。」她鼓勵業界做好香港IP產品,增加文創商品,吸引消費。
記者:陳嘉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