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陳程威屋崙報道
周三(16日)深夜,東灣屋崙市華埠9街與馬地臣街(Madison Street)交界一棟多層公寓再發生火警,濃煙與火舌竄出屋外,引發周邊居民恐慌,幸無人傷亡。起火公寓去年8月曾發生大火,迄今一直空置。
屋崙消防局發言人亨特(Michael Hunt)證實,火警通報時間為周三晚間10時08分,曾升為二級,出動約50名消防員滅火及防止蔓延,一度疏散鄰近至少一棟建築的住戶。
記者昨日上午11時抵達現場,空氣中仍瀰漫著刺鼻燒焦味,屋內木質結構全毀,外牆嚴重破損,仍有消防人員留守善後及調查起因。
據消防局說法,由於鄰近建築相當接近,消防員到場後即升為二級警報,以防蔓延其他建築物。至周四清晨仍有消防員駐守。
火勢猛烈 狂燒數小時
住在8街的華人居民強哥表示,當晚聽見鄰居大喊「著火了」,立刻衝下樓查看:「我一到現場就看到整個火球往上冒,火非常大。」消防員很快趕到,火勢劇燒數小時,直到凌晨一點左右才逐步受控。
13街李先生稱,當時他從陽台看到火光照亮整條街道,「我看到至少六輛消防車在現場。」
對街住戶指出,當晚消防出動雲梯車高空灌水,「整條街的居民都跑出來了。」
消防局指出,起火建築自去年火災後空置,由於建築體積大,火災後殘留氣味恐影響周邊社區,若居民感到刺鼻氣味,建議關窗或戴口罩。
發言人亨特補充,現場當晚已啟動緊急庇護機制,安排AC Transit公車作為臨時避難空間供受影響居民暫時休息,起火原因仍在調查。
去年受災的華裔居民伍少斌表示,在該公寓已住16年,去年那場火讓他失去住所,連停在後方的汽車也燒毀。「我當時帶著年邁的父親、妻子和7歲的兒子,一夜之間失去家園,血壓飆高,一時間壓力非常之大。」
他回憶,去年曾獲安排臨時庇護,但為了照顧家人,改自費住旅館數周,後來才找到新住所。「市政府完全沒有給我們任何金錢補助,是慈濟基金會幫助我們度過最艱難的時候。」他強調,當時相關人員曾口頭承諾憑收據可報銷費用,但至今未見任何實質補償。
「我家住了16年感情很深」
伍少斌表示,兩個多月前聽說原公寓開始整修,曾懷抱希望重返舊居,「我兒子就是在那棟樓出世的,我家住了16年感情很深。」不料新一波火災再摧毀夢想,「這次火勢太嚴重了,我覺得我不會再回去了。
去年即參與災後援助的慈濟基金會也持續關注受災民眾。屋崙慈濟代表蔡麗君表示,去年那場火災共造成31戶受影響。時至今日,有部分家庭已找到新的落腳處,也有部分災民暫時寄住親友家中。她指出,許多原租戶始終期盼能搬回原公寓生活,但這次火災讓這個願望再度落空。
蔡麗君補充,先前許多受災戶是華裔,慈濟也曾協助處理住房申請、文件翻譯及政府溝通,盼能減輕語言障礙對他們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