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首富馬斯克(Elon Musk)近日宣布成立「美國黨」(America Party),試圖挑戰美國長期以來的兩黨制政治格局。然而,據《紐約時報》報道,這位去年美國最大政治捐贈者的雄心壯志面臨著比送人類上火星更加嚴峻的挑戰。
馬斯克週六在社交媒體上宣布「今天,美國黨成立了」,但至今尚未向聯邦選舉委員會(Federal Election Commission)正式註冊。據知情人士透露,馬斯克的私人討論仍停留在概念階段,缺乏具體實施細節。他的顧問計劃先通過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組織初步支持,再正式成立新黨。
建立第三黨面臨的首要挑戰是複雜的法律障礙。全美各州對新政黨的簽名要求不盡相同,其中喬治亞州最為嚴格,要求收集27,000個簽名,自1943年以來從未有第三黨候選人成功進入大選選票。專家估計,若要在全國推出435名眾議院候選人,僅簽名收集就需花費超過5000萬美元。
《選票准入新聞》(Ballot Access News)發行人溫格(Richard Winger)指出,連「美國黨」這個名稱都可能遇到法律障礙,因為紐約州法律禁止在政黨名稱中使用「美國」一詞。許多專家預測,當馬斯克真正了解建黨難度時,他很可能會放棄這個想法。
歷史上美國第三黨的成功案例寥寥無幾。1992年佩羅(Ross Perot)創建的改革黨(Reform Party)曾獲得1900萬選票,但在文圖拉(Jesse Ventura)1998年當選明尼蘇達州長後逐漸衰落。近年來,「無標籤」(No Labels)組織和楊安澤(Andrew Yang)的前進黨(Forward Party)也未能在選舉中產生重大影響。
政治分析師認為,馬斯克可能發現在現有政治體系內工作更為可行。目前仍有許多共和黨議員私下對特朗普不滿,但少有人公開反對。北卡羅來納州參議員蒂利斯(Thom Tillis)和內布拉斯加州眾議員培根(Don Bacon)已宣布不再尋求連任,部分原因是無法完全支持特朗普的政策議程。「團結美國」執行董事特羅亞諾(Nick Troiano)建議,馬斯克通過說服現任共和黨議員加入其陣營,可能比從零開始建立新黨更有效。
–
新聞來源:紐約時報
封面來源: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