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訊
三藩市吸毒過量死亡人數去年夏秋大幅下降至五年新低,市府官員宣稱這是反映這場全國毒品芬太尼致死危機出現「顯著緩解」的跡象,但有專家和執法人員認為,這恐怕只是曇花一現。
《三藩市紀事報》指出,三藩市過去五個月月均吸毒過量死亡人數已回升至接近去年初的水平。三藩市法醫署報告顯示,死亡人數從去年6到11月每月平均43人,升至去年12月到今年5月月均60人。
三藩市吸毒過量死亡人數回升與全國趨勢相若。聯邦疾控中心(CDC)上月公布資料顯示,全國死亡人數出現一年來首度回升。西雅圖所在的華盛頓州金縣(King County)也有類似情況,去年死亡人數空前的下降趨勢並無持續下去,現已回升至接近高峰。
有成癮研究員和緝毒人員相信,去年死亡人數下降主要原因在於全國芬太尼供應短缺有關,但自此毒品供應鏈恢復穩定,且芬太尼在三藩市街頭更容易取得,純度也大幅提高。
雖然不確定毒品市場變化具體態勢,但史丹福大學成癮研究員和精神病系教授漢佛萊斯(Keith Humphreys)指出,可能有新供應者進入市場,開始製作芬太尼等比海洛英等成本更低又更易取得的合成鴉片類藥物。
儘管解毒劑「納洛酮」(naloxone)和戒毒治療大幅增加對去年死亡人數減少發揮作用,但漢佛萊斯表示,這些被視為降低整體死亡人數的介入無法解釋全國這種快速又劇烈的變化。
聯邦緝毒署駐三藩市特別探員貝里斯(Bob Beris)透露,執法人員去年在田德隆區購入一些本應為芬太尼的毒品,卻幾乎沒有芬太尼的成份。
加州和全國其他地方的研究員去年也發現,聲稱是芬太尼的毒品含有一種用於塑膠產品的化學品BTMPS,甚至有些毒品的BTMPS含量大幅超過芬太尼,且含有BTMPS的毒品往往品質較低。
但貝里斯提到,毒品純度今年回升,執法人員發現更多含有另一種合成鴉片類藥物「卡芬太尼」(carfentanil)的藥丸和粉末,威力比芬太尼強100倍。
從1月上任以來,市長羅偉持續推動逮捕更多毒販,同時著手開設一間無毒無家者收容所,為戒毒者提供更多臨時住屋。公共衛生局長蔡維衡(Daniel Tsai)表示,市府目前著重於增加更多藥物輔助治療,並投放更多注意力以確保人們繼續得到治療或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