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畢馬威中國香港資本市場組主管合夥人劉大昌表示,2025年下半年香港新股(IPO)市場有望持續增長,預計全年IPO數量逾100宗,集資額超過2,000億元,若大型項目順利推進,更有望挑戰2,500億元。他又指,目前整體處理上市宗數超過200宗,「A+H」上市浪潮延續,不少科技公司亦通過「18C」途徑上市。
關鍵在於「A+H」上市
被問及港股能否挑戰2,500億元集資額,劉大昌指,關鍵在於「A+H」上市推進,截至6月底有44宗申請在處理中,當中7家公司市值逾1,000億元,若60%至70%於下半年完成,僅此類項目即可貢獻數百億集資額,加上大型新股發行比例及非「A+H」申請完成率,整體有望衝擊目標。
行業趨勢方面,他認為,2025年上半年港股以科技、生物科技、新經濟為主,下半年AI、半導體及新能源等領域仍是主力,科技專線亦會推動上市熱潮。他稱,市場情緒上,部份新股招股反應分化,但整體氣氛較過去兩年改善,龍頭企業受青睞。
談及A股IPO提速對港股的影響,劉大昌認為,兩者有關聯性,A股政策或分流部份內地企業,但港股具國際化優勢,且「A+H」模式允許兩地上市,更多是互補。
美貿易政策對IPO影響有限
畢馬威中國香港特區新經濟市場及生命科學行業主管合夥人朱雅儀指出,美國貿易政策對香港IPO直接影響有限,市場已消化政策風險,更關注企業基本面。
針對香港市場「過度中國化」擔憂,朱雅儀認為,內地企業選擇香港因具國際融資平台屬性,且多為全球佈局龍頭,反而強化香港連接中企與國際投資者的樞紐地位,不存在失衡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