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觀察】霍詠強:香港的反對派為什麼玩完了?

20250702 霍詠強
香港的反對派為什麼玩完了?

現實而言,威權主義並不是一種倒退,而是現世代的合理發展,在具有廣泛影響的社交媒體和無法控制的互聯網影響底下,訊息往來不斷,社會變得真假難辨,選舉民主在碎片化、極端化和情緒化的民粹主義下、已經徹底崩潰,在這種社會環境,反過來要靠高度可靠和有效的政府來維護,誰能建立有效、可信的威權,才是世界上每一個地方穩定發展的關鍵要素。

不過,香港本身的優勢有賴於悉心維護自由市場、經濟活力、市場觸覺等優勢,除了應付外部打擊和「唱衰」,還須提防內部自毀長城。

過去幾年,香港有多個民主派政黨宣布解散。 這些政黨包括成立30年的民主黨,以及成立19年的社會民主連線(社民連)。 另外,公民黨也已於2024年解散。 街工、教協、職工盟和民主動力等,早在「港區國安法」2020年6月30日實施當天,「香港眾志」便宣布即時解散,停止一切會務,率先解散。之後「新民主同盟」、泛民要角「民間人權陣線」(民陣)、「熱血公民」、成立32年的「支聯會」等。

據一項非正式統計,香港已有逾90個機構或組織因此解散。

問題一、這些組織是怎樣失去生存空間?沒有了捐款?還是沒有了US AID開發署?他們是如何維生的?

在敵對勢力的扶持下發芽、再靠吸取政府的血而維生。

2017年香港特首選舉後, 特首林鄭月娥的慷慨支持, 在她的選舉勝利宣言當中,更多是安慰失落的反對派,不但立即送上橄欖枝,說「修補撕裂」、 「團結香港」和改善行政立法關係是她任內的首要工作。還表示「用人唯才」,隨時願意以高官厚祿來爭取民主派入閣,還象徵式地捐了三萬,在所有課題上,繼續深陷在所謂Check & Balance的圈套中,被意識形態牽著鼻子走?

問題二、這些反政府或干擾政府施政的組織有什麼存在價值?在回歸首25年,他們扮演了怎樣的平衡和提升施政的作用?所謂監督政府、在黎智英違反國安案,眾多「得力助手」的證詞當中,壹傳媒所有報導立場和方針,都是預設的,都是為抹黑中國和特區政府而來的。其中有被問及「編輯自主」時,一個令人失笑的回答是「如果黎先生沒提意見、還是有的。」報導根本不存在客觀和實證,所謂新聞自由?客觀分析?根本不存在,現實就是老闆主導,所有新聞重點和意見矛頭都是經過設定和安排的。

當中的關鍵是在2019年,因為反對修訂引渡條例而引發的、長達半年的暴力抗爭活動,這幾個月的光景,對所有香港人來說都是最深刻的教訓。原來一直以為理所當然的和平穩定生活、理性務實的工作態度,可以在短短幾天就化為烏有。

黑暴期間,所謂抗爭大士阻塞交通、破壞公物,進而損害治安、動輒「私了」、即對意見不同人士、輕則拳打腳踢、重則利刃加身,最極端的還向對方灌以易燃物再縱火、造成嚴重傷殘,社會秩序蕩然無存,香港不再是穩妥的生活的地方,今天想來,更驚怕災禍重臨。這些反對派立即作鳥獸散,留下爛攤子,對曾經的支持者來說,這個是何時無恥的出賣?

香港的死與不死,永遠掌握在中國人、香港人的手上。
中國持續發展,無論怎樣都足以讓香港有足夠增長空間。

香港消費市道出現下行,零售飲食業生意冷清,業界預期食肆結業潮將持續。社交媒體上的「全港店舖執笠結業消息關注組」吸引30萬成員!食肆生意慘淡,業界直言感到徬徨。一片低迷之際,港人蜂擁北上消費,令市道無法好轉,反而進一步下滑。香港是否已無法恢復昔日榮景?我們的美好日子是否已一去不回?

北上消費本身就有「平靚正」的吸引力;加上兩地交通愈來愈方便,內地服務業水平突飛猛進,北上消費成風遂一發不可收拾。香港是價格高的一方,香港只有為內地經濟提供各種更優質的服務,更高檔的產品,更物有所值的消費市場模式,儘管在更深度融合、更緊密往來,必定催化更大程度的價格均衡,令兩地消費的價格差漸漸拉近,但香港只有快速提升,才能真正讓香港從零售餐飲業、到商業服務恢復競爭力。

大家到歐洲旅遊,到日本飲食消費,是否因爲價格便宜?就算滙價再低,您會甘心每天吃60港元的拉麵?還是500元的刺身壽司?甚至2000元的懷石料理?

何謂「辦好該做的事」?
過海與不過海

本材料由 Chinese Information Radio代表星島新聞集團有限公司發佈,更多相關信息可從華盛頓特區司法部獲得。”

請加入成為會員, 支持良心正派傳媒。
Join this channel to get access to perks: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YWSlgQB1BpfQTkNm_P5qIw/join

請星電視飲茶https://www.buymeacoffee.com/singtaousa

singtaotv星電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