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一點點就能改寫歷史 克魯克斯是真天才還是假自閉?

2024年初,20歲的克魯克斯(Thomas Matthew Crooks),正為升讀四年制工程學位而努力。他準備履歷、修正個人簡介,還安排了名為「Proofread my Pitt personal essay with friends prior to class」的視像會議。

但在同一時期,他也用加密電郵訂購超過兩加侖炸藥材料 nitromethane,並在1月31日用社區學院電郵帳號追查運送進度。

克魯克斯海報(美聯社照片)

🔍 他一手寫升學申請,一手準備暗殺行動。

7月13日,特朗普在賓州一場競選集會遭槍擊,右耳中彈,一名觀眾死亡。兇手克魯克斯當場被擊斃。

🧠 他不是無名小卒,而是一名天資出眾的學生

  • SAT 1530分

  • 課堂中製作盲人用3D棋盤,教授稱其創意「超出預期」,說:「這人應當工程發明家。」

  • 多篇課堂作業展現對美國政策的懷疑與批判,包括批評特朗普退出伊朗核協議、分析帝國主義的危害、質疑拜登推行免費社區學院的可行性

💬 2022年一篇課堂文章中他寫道:
「暴政仍存在,仍然派遣年輕人,像Orwell一樣,去執行帝國的骯髒任務。」

🔧 他對權力充滿懷疑,但同時努力進修、爭取未來。

CBS取得他的電郵與功課紀錄發現,他從不在電郵中談論私人情緒,但曾透露「除了父母與妹妹外,無其他成年人可邀作課堂任務的參與者」,暗示他生活圈子狹窄。

🔓 根據 FBI 及 CBS 調查:

  • 克魯克斯使用來自比利時的加密電郵訂購炸藥原料

  • 沒有使用爆炸物,但搜查發現大量相關研究紀錄

  • 聯邦大陪審團在他死後仍持續調查,調查方向未明

📎 疑問未解:這是否一人所為?還是有人策動?他的行動與政治極化之間有何關聯?

💥從學院榜樣到殺手,他的人生轉折令人困惑。留下一句問題給美國社會:
我們對年輕人的極端化跡象,能及時看得出嗎?

-曾維燊

封面圖片:美聯社

時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