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獨角獸破產 微軟踩雷

Builder.ai營運的8年時間,吸引包括微軟、卡塔爾投資局等投資者。路透社資料圖片

曾獲微軟(Microsoft)與卡塔爾主權基金投資,市值超過10億美元的AI新創公司Builder.ai,近日宣告破產。據《金融時報》指出,微軟所支持的Builder.ai將收入下調至先前預期的1/4,在內部調查發現可能存在「虛假銷售」的證據後倒閉。

報道稱,Builder.ai成立於2016年,成立初期聲稱,每個人都可利用人工智能建立應用程序或網站,過程「像訂購披薩一樣簡單」。因此,這項方案吸引了微軟等支持者。該公司營運的8年期間,募資超過4.45億美元,其中包括微軟和卡塔爾投資局的投資者,其市值一度突破13億美元大關,2025年5月卻宣告破產。

早在2019年,《華爾街日報》揭露一個事實,Builder.ai 的人工智能更多的是一種行銷噱頭,這間號稱以 AI「自動生成App」的公司,實則背後全靠人力代工,也被外界譏諷「全是人工,沒有智能」。

對此,成長情報公司Cruxy的CEO奧斯曼強調,微軟和其他公司未能從Builder.ai的產品中,獲取真正的價值和投資報酬率,也沒有深入挖掘新聞頭條和炒作背後的原因。她表示,近年來GenAI等技術被過度炒作,投資者和董事會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需要找到人工智能最新、最有吸引力的用途。因為「害怕錯過」而非基本面因素的驅動,投資者在極少的審查下就蜂擁進入交易,導致這些AI新創公司的估值過高,並忽視盡職調查。

根據Builderr.ai向會計師提交的臨時賬目顯示,先前估計的2024年收入2.2億美元,已被修改為 5500萬美元左右,而2023年總銷售額1.8億美元,將重新修改為約4500萬美元。Builder.ai新CEO Manpreet Ratia 告知員工,該公司正在申請破產,原因是貸款方「意外且不可逆轉的行動」,導致公司倒閉。

Builder.a創辦人杜加爾在離職前曾表示,公司有許多應收賬款並未收回,其經銷商的長期未付賬單,引發人們對公司收入的擔憂。據矽谷銀行發布的報告顯示,去年美國約40%的創投資金來自「將人工智能列為重點」的基金,但在2021年,這一比例僅10%。與此同時,該銀行也發現「殭屍企業」數量不斷增加,也就是收入成長和單位經濟效益較差的獨角獸企業。本報訊

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