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大學爭搶頂級人才 科學家感受冰火兩重天

《科學》期刊總編輯索普表示,自二戰以來,美國向獨立大學和聯邦機構的科學研究投入巨額資金,使美國成為世界領先的科學強國。 Pell Center圖片

特朗普政府削減數十億元聯邦撥款,導致數以千計科學家要麼飯碗不保,要麼喪失科研經費,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世界各國的政府和大學則窺準機會,紛紛開出條件招納原本在美的人才。

美聯社報道,鄰國加拿大已推出名為「加拿大領先」(Canada Leads)的計劃,以從事生物醫學的專家為目標,希望他們轉赴加國推動研究之餘,也能培養下一代人才。法國的艾克斯馬賽大學(Aix-Marseille University)從3月啟動「科學安全場所」計劃(Safe Place for Science),特別以在美科學家「可能感受威脅或阻礙」為號召,建議各方人才前往大西洋彼岸。

澳洲同樣在4月宣布推出「全球人才吸納計劃」(Global Talent Attraction Program),承諾優厚薪酬之外,甚至會提供搬遷補助,吸引美國學者在當地落地生根。澳洲科學院院長阿拉比亞(Anna-Maria Arabia)坦言,美國現在的情況生變,為其他國家創造了搶奪頂尖人才的良機。

總統特朗普1月上台後,既透過聯邦撥款向政府內部開刀,以整治浪費、提升效率為由,削減太空總署(NASA)、國家科學基金會(NSF)、國家衛生研究院(NIH)等機構的撥款,以及大舉裁撤研究人員,另外又凍結哈佛等多家私立院校的資金,並在簽證等方面懲罰留學生和研究人員。

對於這些現象,《科學》期刊(Science)總編輯索普(Holden Thorp)表示,美國從二次大戰以來,一直向政府內部和教育界投入巨額資金,讓國家成為世界領先的科學強國,但這個局面可能出現變化。

分析形容,外界目前未能判斷會有多少科學家離美,畢竟大學審核申請、發放撥款動輒需時數個月,效果尚未浮現。但也有機構表示,在美科學家對外國的人才計劃興趣濃厚,其中法國「科學安全場所」計劃收到的300份申請中,接近一半來自美國,實際數字為139宗,當中包括人工智能的研究員和天文物理學家。本報訊

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