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9月西貢牛尾海島發生一宗帆船擱淺事故,船上3人受困,現場風高浪急,船身經海浪不斷拍打幾乎傾覆,情況汲汲可危;水警東分區水上電單車隊成員、警署警長楊志平,以及警長黃嘉傑及警員林浩俊等人迅速到場,嘗試拖拉帆船離開石灘不果,決定冒險以肉身抵擋滔滔海浪下水救人,憑藉日常模擬訓練培養出的救援技巧,以及隊員之間的良好默契,歷經40分鐘艱苦營救,最終成功拯救3人性命。

「當日執勤期間接到緊急求助,有帆船在西貢牛尾海島附近擱淺,船上兩男一女受困。」警署警長楊志平憶述,他與其他隊員立即駕駛水上電單車出動,成功在3分鐘內趕抵現場,當刻天氣雖然晴朗,但風力高達5至6級,海浪達2米,而且事發地點靠近航道,船隻經過會產生人造海浪,帆船不斷被海浪拍打而搖晃,船身傾斜超過45度,幾近傾覆,船上3名船員只能抓緊船身掙扎求存,情況不容樂觀。

楊志平續指,在評估現場環境後,為求救人兼救船,最初嘗試以拖救方式將帆船拖離淺灘,但因退潮速度相當快,帆船的定水板卡在石縫中,而且拖纜幾乎斷裂,沒法將帆船拖離現場,因此團隊改變策略,決定優先救人,由兩名隊員下水接近擱淺帆船施救。他坦言,當時風高浪急,下水存在一定危險,並非最理想的做法,「但到了這種危急情況,大家救人心切,為了拯救市民都會用盡一切方法。」

「現場不斷水退,後來整艘船隻幾乎卡在石灘上,我們兩艘水上電單車亦有機會擱淺,所以要與時間競賽。」下水救人的黃嘉傑和另一名隊員冒著風浪澗水而行,成功靠近擱淺帆船,他們分工合作,一邊監察風浪動向,一邊協助受困船員逐一穿上救生衣,待海浪較為平靜的迅間攙扶他們跳下石灘,又以肉身作為防護盾保護眾人,「海浪不斷拍打過來,稍有不慎就可能滑倒,所以我們以身體阻擋浪潮。」

人員期望可以同時拯救市民的生命及其財產,奈何受環境所限,經嘗試後不果。警長黃嘉傑笑言,相比在惡劣環境中救人,要說服事主離船更具挑戰性,因為船主起初不願棄船離開,人員擔心不及時撤離恐對在場全部人有更大危險,唯有苦口婆心勸說:「人命緊要啊,唔好為咗隻船無咗條命!」經耐心勸導後,眾人配合撤離,嘉傑將他們帶回較平靜的海域,再經水上電單車接送至支援船,最終安全返回碼頭,待次日潮水回漲,帆船成功浮起,尚幸未有嚴重損壞,船主最終取回船隻。

今次的救人事跡令水上電單車隊榮獲九龍金域扶輪社「社區服務獎」,談及救援成功的關鍵,黃嘉傑認為全賴團隊過去兩年磨練出的默契和配合,令行動順利進行,「很多時候無需出聲,大家已經有默契,互相配合。」他又指,日常的訓練亦同樣重要,人員會在風高浪急的日子到附近海區和石灘等地方進行高強度模擬訓練,以熟悉各種地型及施救方式。
負責統籌及訓練的楊志平不時被其他隊員笑稱為「魔鬼教練」。他強調,當真正執行救援行動,往往會受到現場不同因素影響,若僅維持平日的訓練水平,未必能夠完全發揮,因此訓練必須更加嚴格,以提升隊員的能力和信心,務求精益求精,確保能從容應對各種情況,在關鍵時刻穩定發揮出應有的水準。
記者 麥鍵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