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患者的隱形傷痛 精神科醫師徐明:心理健康不容忽視

癌症不僅侵蝕患者的身體健康,更對其心理健康造成深遠影響。調查顯示,近30%的癌症患者會伴隨抑鬱或焦慮症狀,從確診時的震驚、治療期間的煎熬到病情反復的恐懼,每一個階段都可能帶來巨大的心理衝擊。

加州、紐約州及伊利諾伊州執業精神科醫師徐明(Dr. Ming Xu)指出,癌症患者面臨的心理挑戰有幾大方面,包括對死亡的恐懼與無助感;身體形象改變的悲傷,如體重驟變、脫髮、體力衰退等;角色轉換的羞恥感,從家庭支柱變為被照顧者,自尊心受挫;以及經濟與藥物副作用的雙重焦慮,高昂的治療費用和藥物帶來的不適加劇心理負擔。

他表示,這些情緒問題不僅影響患者的生活品質,還可能放大身體的疼痛與疲勞感。相反,積極的心理狀態如保持治療信心、注重營養管理、主動配合醫療方案,能顯著提升患者的適應能力。因此心理支持與生理治療同樣重要,是癌症康復不可或缺的一環。

針對癌症患者的心理問題,徐明推薦以下專業干預方式:

首先,認知行為療法(CBT)打破負面思維。許多患者的抑鬱與焦慮源於非理性的災難化思維,如「我肯定熬不過去」「病情反復意味著沒救了」。CBT療法幫助患者識別並修正這些扭曲認知,建立更客觀、積極的思維方式,從而緩解焦慮、抑鬱和失眠,增強情緒調節能力。

其次,正念減壓療法(MBSR)與情緒共處。正念減壓療法專為慢性病患者設計,通過冥想與呼吸訓練,引導患者專注於當下,而非沉溺於「為什麼是我?」「復發怎麼辦?」等無解問題中。這種練習能減少情緒波動,改善睡眠品質,提升心理韌性。此外,通過團體治療在共鳴中找到力量。在專業心理諮詢師的引導下,患者與同病相憐的夥伴分享經歷,既能釋放被壓抑的情緒,又能獲得理解與支持。團體治療的核心理念是「傾聽、共情、連接」,有效減輕孤獨感,重建社會歸屬感。

徐明強調,親友的陪伴至關重要,但方式要講究。與其一味鼓勵「要堅強」,不如承認患者的真實感受,面對生命威脅時的悲傷、憤怒或恐懼都是正常的。

真正的支持在於接納情緒,允許患者表達脆弱,而非強求樂觀;陪患者共同面對,用行動傳遞「你不是一個人」的信念;尊重自主性,幫助患者在疾病中仍能保持自我價值感。

如果您或親友正在經歷癌症的考驗,尋求專業心理幫助是邁向康復的重要一步。徐明醫師創辦的SeeVIPdoc Health「美維德」醫療團隊彙聚美國執業精神科醫生及心理諮詢師,提供無語言與文化障礙的專業服務,陪伴您以更健康的心態面對挑戰。

加州、紐約州及伊利諾伊州執業精神科醫師徐明(Dr. Ming Xu)。受訪者提供

南加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