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統計處昨日(21日)公布本港最新失業率達3.4%,當中餐飲服務活動業失業率由5.3%升至5.7%。有工會表示,香港飲食行業近年面臨不少挑戰,更有飲食商舖停業或結業,情況令人憂心。工會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有超過8成受訪者對春節後飲食行業的就業前景感悲觀,有業界更稱行業「7成外勞、3成本地人」,本地人開工不足問題「前所未見」。
勞聯飲食行業委員會、香港飲食業職工會聯合會於今年1月至4月期間進行「2025年飲食行業就業前景的看法」問卷調查,共收回950份有效問卷。結果顯示,有54%受訪者為全職員工,而兼職/散工則有18%,另有逾四分之一受訪者無工開。
工資方面,每月入息水平介乎5,000至15,000元的受訪者有19.9%;45.4%月薪達25,000至35,000元。2024年薪酬調整幅度方面,48.5%受訪者被凍薪,31.4%被減薪,76%表示店舖有離職/解僱情況。


工友呻「長工變替工、替工變炒魷」
工會引述不少工友反映,崗位被外勞取代,「由長工變替工、替工變炒魷」。勞顧會成員譚金蓮建議政府檢討「補充勞工優化計劃」,恢復26個工種限制,並對已經輸入一定外勞人數的工種及行業加以規範,對僱主因獲批外勞而解僱本地員工,加緊巡查監視及作出行政制裁。她又建議,政府應擴展行業工資中位數資訊來源,包括徵詢工會意見,避免措施成為僱主假本地招聘、實為輸入勞工的工具。
香港飲食業職工會聯合會秘書長何仁清表示,過年後失業、減薪很嚴重,有工友指年後被調配到其他分店,隨後再回到本身店舖時,得知自己的職位已被外勞取締,最後被解僱。他稱亦有僱主解僱整個部門,然後再聘請3個外勞取代。

本地員工:連續一周開工不足
從事餐飲行業十多年的陳小姐稱,「從來未見過今時今日連續一個禮拜開工不足」,形容「好恐怖」,又指行業聘用外勞情況嚴重,並非政府所說的2比1。
勞工界立法會議員周小松表示,政府雖然要求僱主以工資中位數聘請外勞,但有工種的中位數釐定得不合理,如初級廚師的中位數約為13,900元,但此價格則可以聘請資歷較深的外勞,且外勞「好使好用,隨傳隨到」。
針對引入指定技術工種專才計劃,他認為是「半人口政策」措施,因計劃要求40歲以下,且來港後7年可以申請為永久居民,因此對計劃「沒有特別反對意見」,但希望政府在釐定引入工種時要小心、科學和清楚,又指目前失業率開始有加速上升趨勢,望計劃可以「慢少少」及「步伐細少少」,建議先試行並觀察整體失業率情況。
記者:曾卓琳
相關新聞:
本港失業率升至3.4% 逾12.9萬人無工開 建造業、金融業等升幅較明顯
海皇粥店稱決定全線結業 即日起終止僱傭合約 全盛時期逾30多間分店
海皇粥店結業︱工會料申索金額逾800萬 聾啞員工剛退休 遭欠逾3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