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衛通過「大流行協定」

圖為世界衛生大會開幕,世衛總幹事譚德塞通過大屏幕向與會代表發表報告。新華社

本報訊

世界衛生組織(WHO)第78屆世界衛生大會20日一致通過全球首份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大流行協定」。協定將確保下次大流行病爆發時,全球都能獲得藥物、治療方法及疫苗。

據法新社報道,「大流行協定」以124票贊成、0票反對通過,有11個國家投棄權票,包括意大利、波蘭、斯洛伐克、以色列、伊朗及俄羅斯等。而該協定仍須等到病原體共用附件談判完成之後才能正式生效,這可能需要長達兩年時間,之後再由各國核准協議。

此次「大流行協定」的核心目標之一,是確保在未來疫情中,所有國家都能平等獲取疫苗、治療藥物和檢測工具。這一議題正是新冠期間發展中國家普遍不滿的焦點——他們被排除在富國囤積疫苗的局面之外。為此,協議設立了一個新的機制:共用潛在疫情病原體的科研數據,並要求參與企業在疫情爆發時向世衛組織提供其疫苗和治療產量的20%作為儲備,其中10%為無償捐贈,其餘以「可承受價格」提供。

此外,協議還加強了「同一健康」理念,即統籌人類、動物與環境健康的多部門監測和合作,鼓勵各國增加衛生系統投資。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表示,這項協議是公共衛生、科學和多邊行動的勝利,將確保能更好地保護世界免受未來流行病威脅。

報道指出,「大流行協定」的達成被認為是全球公共衛生治理體系中的一大突破,尤其是在新冠疫情暴露出全球防疫協同嚴重不足的背景下。這場疫情已導致數百萬人死亡,並對全球經濟造成毀滅性打擊。新協議強調加強訊息共用、早期預警與快速響應機制,以防範類似危機的再次發生。

法國總統馬克龍通過視頻致辭指出,「該協定的核心是建立更有效、更透明的預警機制,讓效率與公平不再對立,這是從新冠疫情中汲取的重要教訓。」不過,即使世衛組織成員國未有執行協定,亦不會面臨處罰。

在世衛組織等多邊組織因美國大幅削減對外資助而遭受重創之際,這項經過三年艱難談判而達成的協議,被許多外交官和分析人士視為全球合作的勝利。

值得關注的是,儘管美國是世衛組織最大的資金支持者,但特朗普今年1月就職後,啟動了為期12個月的退出世衛組織程序,將於明年1月正式退出世衛組織。屆時,美國將不受該協定的約束,外界亦貿疑協定的成效。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