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在2019/20年度公布,撥款200億元購置私人處所、舖位供社福機構提供服務。不過勞福局昨日向立法會提交的文件顯示,由於要「確保公帑運用得宜」,提出將計劃財政承擔額由200億元減至50億元。文件更提到,200億元的承擔額中,至今4年多以來,實際上只是用了約5億元,換言之97.5%的款項沒用過。





建議放棄設立福利設施「一覽表」
撥款已於2020年6月,獲財委會批准通過。當時政府提出「購置物業計劃所建議設置福利設施的一覽表」,列出各區所需設施類型及數量,目標處所共有158個,其中長者鄰舍中心有48間佔最多。不過當局提供數字顯示,截至今年3月社署僅購入5個物業,實際開支約2.4億元,佔整體撥款1.2%。當局亦預計,2025/26年度預算開支約為2.5億元。換言之,現時餘下約195億元財政承擔額未被運用。
政府承認,如根據過住購置進度,已批出及未被運用的財政承擔額很可能會閒置一段長時間,並非善用公共財政資源之舉。當局建議,將財政承擔額由200億元縮減至50億元,政府會適時檢討計劃進度,如有需要將會再按「既定機制爭取資源」延續計劃。
此外政府又認為,經檢討購置物業的流程和進度後,「一覽表」及某些福利設施的特定要求,令購置進度受制約,提出兩項措施,分別是取消「一覽表」及引入替換安排,容許購置新處所用作重置現有位於地下或低層、但用途上無高度限制的福利設施,例如青少年服務單位或辦公室,以騰出處所設置有高度限制要求的福利設施,例如幼兒照顧中心。
管浩鳴:部分業主一見到政府就「吊高嚟賣」
身兼社聯主席的立法會議員管浩鳴今早(7日)在商台節目表示,購置舖位工作由政府產業署負責,近兩年情況還好,因為是「用家市場」,但過去幾年比較「好景」時,基本上是要直接拿票去爭舖位,但這工作如交由產業署做,屬強人所難,因為程序太多,「等你睇得嚟個舖都走咗」。而理想的舖位本身亦是可遇不可求,再加上部分業主可能「一聽到政府個個就吊高價嚟賣」,導致購置舖位工作不順利。
他指曾向政府當局建議,買一些樓上的層數,將一些沒有高度限制的服務,「移形換影」搬到較高的層數,供一些有高度限制的服務進駐,政府亦有接納。
至於政府建議減少承擔額,管浩鳴指財赤可能是一個原因,而實際上地舖比樓上層數貴很多,「地舖就不嬲都海解價」,所以政府改變思維也是必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