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華文協交流會 探討文學新方向

美華文協作家、編輯與趙稀方教授(中)座談交流。美華文協提供

本報記者黃偉江三藩市報道

美國華文文藝界協會近日在三藩市舉辦「海外華文文學創作與研究」學術交流會,著名學者、南昌大學特聘教授趙稀方擔任主講嘉賓,探討海外華文文學的發展現狀與研究新方向。

美華文協榮譽會長沙石、會長呂紅、秘書長謝為人、《紅杉林》副總編陳綺屏等三十餘人與會,向趙稀方贈送最新出版的文學作品及《紅杉林》雜誌。

趙稀方在演講中高度評價灣區華文文學創作的歷史地位與現實意義,「從天使島詩歌到黃運基等前輩作家的創作,再到今天《紅杉林》作家群體的活躍表現,形成了一條清晰的文學傳承脈絡。」他提到2015年在柏克萊大學舉辦的「跨越太平洋——北美華文文學國際論壇」,標誌著華文文學研究進入新階段。

他認為,海外華人的中文創作與英文創作已經超越了簡單的「中國文學」或「外國文學」二元劃分,呈現出跨國界、跨學科的新特徵。他以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辛格為例,強調移民作家具有文化傳承與普世表達的雙重特質。

趙稀方還分享他與郭英劍教授合作舉辦的「華裔/華文」文學研討會成果,分別於2021年在西北師大、2023年在浙江傳媒大學舉行,實現了中文系與外文系學者的深度對話,為海外華文文學研究開闢了新路徑。

呂紅表示:「趙教授的演講為我們釐清了海外華文文學研究的學術脈絡,《紅杉林》將繼續發揮橋樑作用,團結海內外華文作家。」沙石回憶了美華文協的發展歷程,強調堅持中文創作的文化意義。

趙稀方教授現任南昌大學特聘教授,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現代文學研究室主任,著有《小說香港》、《翻譯與現代中國》等十餘部學術著作,是海外華文文學研究領域的權威專家。

本次交流會由美國華文文藝界協會主辦,《紅杉林》雜誌社協辦。

灣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