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滙醫務︱商業機構推銷醫療套餐 議員批法例漏洞大

仁滙醫務事件引起社會關注,有立法會議員指,由醫療集團在展覽場地推銷醫療套餐,使消費者未經醫生診斷或解說就購買服務,原則上不能接受,事件反映本港未監管銷售醫療服務,形容法例有很大漏洞。

衞生署發言人表示,仁滙醫務集團並非《私營醫療機構條例》下的持牌處所,目前條例規管註冊醫生及或註冊牙醫執業的私營醫療機構,當局正積極推展診所規管的工作,期望今年第四季開始接受診所牌照及小型執業診所豁免書的申請。

相關新聞:仁滙醫務|政府成立跨部門專責小組協助市民 海關警方共接312宗相關舉報

林哲玄。資料圖片
林哲玄。資料圖片

 

陳凱欣。資料圖片
陳凱欣。資料圖片

 

仁滙醫務集團疑結業。
仁滙醫務集團疑結業。

 

仁滙醫務集團疑結業。
仁滙醫務集團疑結業。

 

仁滙醫務集團疑結業。
仁滙醫務集團疑結業。

 

相關新聞:仁滙醫務︱29間母嬰健康院提供免疫接種服務 衞生署籲受影響家長致電諮詢(附地址、熱線電話)

林哲玄促清潔界定「醫療服務」

醫療衞生界立法會議員林哲玄表示,商業機構在展覽場地推銷醫療套餐,使消費者未經醫生診斷或解說就購買服務,原則上不能接受,「姑勿論醫療是否生意,怎知道寶寶出生時需接種這些疫苗?若醫療狀態改變,其實可能未必需要打,或者根本不應該打,是否會退錢?」他認為,事件反映本港未監管銷售醫療服務,形容法例有很大漏洞,「找阿茂阿壽,走去商業場地兜售疫苗,聲稱打了會好,我不明白為何可以容許。」

除疫苗套餐以外,林哲玄指現時坊間不少體檢服務都有違規嫌疑,「照X光、抽血拿去化驗所,放射師或醫務化驗師須確保轉介是由醫生核實簽名才可接受。我不知道外面的體檢中心,是否都有醫生與消費者討論應做那項檢查。」他稱,本港應清楚界定醫療行為,不應由非醫療人員銷售醫療服務,「因為接種疫苗、身體檢查是為了健康。」

陳凱欣料事件暫以商說例處理

立法會議員陳凱欣表示,醫療服務例如是疫苗接種或身體檢查等,需要由合資格醫護人員進行,「醫生受專業規管,要確保環境衞生安全,提供的疫苗是正確,沒有受到污染,醫療質素有保障 。」不過,她指,相關服務的銷售過程可無需醫生在場,直言以現時醫療相關的條例,對診所或醫療集團預繳式收費行為「在監管上比較困難」,料事件暫能以《商品說明條例》處理,「商品說明條例只豁免專業人士如醫生、護士,仍可規管醫務團體。」

醫務衞生局表示,《私營醫療機構條例》(第633章)(《條例》)以處所為本,對註冊醫生及/或註冊牙醫執業的私營醫療機構作出規管。醫院及日間醫療中心的牌照及罰則條文已經生效,若涉事集團未有營運醫院及日間醫療中心,現時不會持有《條例》下的牌照。

醫務衞生局和衞生署現正積極推展餘下私營醫療機構的規管制度。其中,營辦診所將須領有牌照,而任何人營辦小型執業診所(即最多5名註冊醫生及/或註冊牙醫執業,而符合《條例》指定條件的診所),可向衞生署署長要求發出豁免書。《條例》亦會賦予衞生署署長權力,在特定情況(如某間小型執業診所以違反公眾利益的方式運作等)撤銷豁免。政府會爭取於月內向立法會提交生效日期公告,落實《條例》中診所及小型執業診所相關條文,在今年第四季接受診所牌照及小型執業診所豁免書的申請。

記者 蕭博禧

即時港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