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佛大學發表長篇報告,承認校方在反猶太主義、對待穆斯林,以及招生、聘人等方面廣泛存在不公平現象,將會致力改革現狀。分析表示,哈佛正面臨特朗普政府凍結20餘億經費,校方雖然與政府對簿公堂,但這次報告卻在一定程度上有所讓步。
綜合美聯社及《紐約時報》報道,哈佛在29日整理校內民調公開報告,表示在訪問近2300人之後,6%的基督徒、15%的猶太族裔以及47%穆的斯林表示,在校園中感到人身威脅,此外92%的穆斯林擔心自己表達政治立場之後,會在學業或事業上遭受懲罰,51%的基督徒與61%的猶太族裔亦有相同憂慮。
報告引述多宗實例,表示部分學生拒絕與以色列同學分組,而導師竟然形容相關學生為「壓迫者」,批准其請求;2023年10月7日哈馬斯襲擊以色列後,哈佛校內出現反猶太信息的帖文,更有以色列學生遭到排擠,被人指責來自「種族滅絕國家」;醫學院也有新生表示,參觀校園當天遇到有人高喊「解放巴勒斯坦」,似乎刻意針對以色列和猶太學生。
整理調查的報告形容,越是深入探討就越容易發現,「以色列妖魔化的現象已經影響校園生活,程度遠超想像」。但穆斯林學生也遭受排斥,有人因為佩戴傳統頭巾而被辱罵為「恐怖分子」,還有巴勒斯坦學生表示,自己悼念在加沙喪生的親友時,校方拒絕支持,似乎認為巴人的「生命沒有那麼重要」。同情巴勒斯坦的教職員也說,擔心自己上課時說的每句話、教案中的每篇文字都被審查。綜擴而言,穆斯林、阿拉伯及巴勒斯坦族群人員都感到「被遺棄與被噤聲」。
報告形容,基於上述現象,「言論自由已成為哈佛校園面臨的重大課題」。
校長加伯(Alan Garber)表示,2023/24學年「令人失望而且痛苦」,他在報告附帶的信函中公開致歉,承諾管理層會正視問題,並列出連串行動計劃,表示各學院的院長正檢討招生、招聘、課程與人員培訓項目,「推動並支持觀點多元化」。
外界發現,加伯提出的多項改革,與特朗普政府反猶小組的要求高度詳細,其中承諾招生、聘人時「以實力為基準」,不再考慮種族、宗教、性別與國籍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