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訊
總統特朗普透過行政命令大加關稅,導致各行各業均受衝擊後,不但民主黨州份與越來越多小企業提出訴訟,甚至連保守派團體也開始加入戰團,挑戰白宮權力。
《紐約時報》報道,最新一宗訴訟來自太平洋法律基金會(Pacific Legal Foundation),基金會據悉與保守派重量級金主科克(Charles Koch)有關,然而這次卻代表多家小企業、服裝公司以及棋盤遊戲設計師入稟法院,指控特朗普政府對中國徵稅145%的決定「非法且違憲」,更導致美國企業成本上漲。參與訴訟的遊戲公司共同創辦人斯特格邁爾(Jamey Stegmaier)表示,他由中國入口超過25萬件商品,需要支付150萬元關稅,由於擔心遭到政治報復,因此再三思量之後才作出這個艱難決定。
截至目前,美國商會(U.S. Chamber of Commerce)、商業圓桌會議(Business Roundtable)等主要行業機構在法律上仍然按兵不動,但兩個機構都已發聲猛烈抨擊特朗普的關稅政策,並且敦促政府三思。美國商會的執行副總裁布拉德利(Neil Bradley)表示,他們曾私下討論是否興訟,最後決定此舉「並非當前最妥善的行動方案」,相反「與政府合作」才最有可能幫助企業。
特朗普向全球實施對等關稅近1個月以來,除了引致股市巨幅動盪之外,從事進口的企業也陷入難關,在伊利諾州弗農山(Vernon Hills)經營教育玩具公司的沃爾登伯格(Rick Woldenberg)表示,他的貨源主要來自深圳,現在要麼支付大額關稅,或者放棄部分庫存,兩個選擇均代價高昂,所以決定加入訴訟大軍,無論結果如何也「不會有任何損失」。
這波訴訟的焦點在於國會1977年通過的《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nternational Emergency Economic Powers Act),條文授權總統在國家面臨重大威脅時,可以實施貿易禁運、制裁外國、限制對方在美投資等政策。
盛德律師事務所(Sidley Austin)處理全球仲裁和貿易案件的代表墨菲(Ted Murphy)表示,法案沒有任何地方提到「關稅」,在特朗普之前,也從來沒有總統援引法案推行類似政策。
此外,包括紐約、俄勒岡、科羅拉多在內的10多個民主黨州份最近也提出訴訟,各州的總檢察長要求聯邦法官介入,阻止特朗普當方面加徵關稅,其行為已經「顛覆憲法秩序」,為國家經濟帶來混亂。加州也於本月提出訴訟,指責白宮的政策影響州府經濟與預算。
按照《憲法》,徵收關稅的大權在於國會,然而國會多次向白宮交出權力,目前有6條法律允許總統頒布相關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