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拉丁美洲到社交媒體,方濟各的謙遜與變革如何影響14億信徒?

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逝世,享年88歲,留下了一個改變了天主教會14億信徒的重要遺產。作為第一位來自拉丁美洲的教宗,他以「偉大改革者」聞名,不僅因其政策變革,更因其如何改變了教會內部的對話方式及其關注的焦點。

方濟各以其非凡的謙遜和親民態度贏得廣泛讚譽。他曾在2013年接受採訪時直言不諱地稱自己為「罪人」,展現出與前任教宗截然不同的領導風格。他選擇住在梵蒂岡(Vatican)簡樸的賓館而非豪華的使徒宮(Apostolic Palace),乘坐平凡的福特福克斯(Ford Focus)而非豪華轎車,這些行為都體現了他的平民本色。

作為第一位「數位教宗」,方濟各積極利用社交媒體傳播福音,在多語言Twitter(X)帳戶上擁有超過5300多萬粉絲,Instagram上有1000萬追隨者。他曾稱互聯網為「上帝的禮物」,並通過數位平台發布重要教會文件。方濟各常有令人驚訝的進步言論,如「如果有人是同性戀者,他尋求主並有良好的意願,我是誰,能去評判他呢?」

方濟各最重大的貢獻之一是發起「共議制共議會」(Synod on Synodality),被稱為「人類歷史上最大的諮詢活動」。這一舉措鼓勵教會內部公開對話,包括神父、主教、平信徒和婦女就教會重大問題進行辯論,徹底改變了傳統的教會溝通方式。曼哈頓大學(Manhattan University)的宗教研究教授英佩拉托里-李(Natalia Imperatori-Lee)表示:「他不認為分歧會使教會顯得軟弱。」

然而,方濟各的改革也有局限。他在女性任命為執事和神父的問題上堅持傳統立場,讓許多進步天主教徒感到失望。婦女晉鐸會議執行主任麥克爾維(Kate McElwee)表示:「在許多方面,他實踐福音,對人們來說是一股新鮮空氣,但對於女性,他持續達不到標準。」

方濟各的遺產可能會通過他任命的樞機和主教延續下去。他選擇的教會領導人多是「首先是牧者」的人,而非「職業官僚」。在一個被民族主義和仇外心理吞噬的世界中,方濟各成為一個「越來越孤獨的道德聲音」,他曾形容教會為「戰後的野戰醫院」,強調治癒傷口的重要性。

作為「邊緣的教宗」,方濟各特別關注被邊緣化的群體,包括移民、LGBTQ+社群和全球各地的少數天主教徒。他的溫暖、幽默和對人性的深刻理解,使他不僅被天主教徒懷念,也被許多不信教的人所尊敬,成為當代最具影響力的道德領袖之一。

新聞來源:CNN

封面圖片來源:美聯社資料圖片

即時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