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乾隆遇上路易十四

都怪自己對歷史涉獵不深,所以當清代乾隆皇帝與法國國王路易十四的畫像,並排在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的展館同時呈現在眼前時,實在感到詫異,原來十七、十八世紀,中法兩個王朝已經有文化交流往還,更驚訝是看到凡爾賽宮收藏的法國製造的精緻食具,居然蘊含中國的瓷器技藝,真的開了眼界。

這天來到西九,本是欣賞一場「流動的盛宴」,這場「盛宴」是正在故宮文化博物館展出的中國飲食文化大型展覽的主題,之後順便參觀另一展館的「當紫禁城遇上凡爾賽宮」主題展。

「流動的盛宴」已教人目不暇給,在不同層面探討飲食器具在精神、文化與空間中的演變,對飲食有興趣的人,在趣味性和知性都引發很多深度思考。其中一件唐代多曲長杯,不禁令人聯想到李白的古詩〈對酒〉,當中有一句「 蒲萄酒,金叵羅,吳姬十五細馬馱。」蒲萄酒就是葡萄酒,金叵羅是源自西域的金製小酒杯,學者指多曲長杯這件展品,就是與金叵羅的同一種器物。特別記得李白這詩,是當中「金叵羅」一詞,因為今時今日「金叵羅」已被引喻為備受寵愛的寶貝孩子。

當然,那個年代用金製的器物,非民間可一睹真貌,但沒想到現代流行的極仿真的微型食物模型,遠在一千八百年前的西漢已經出現。今次借來展出的穀倉、水井、灶、豬舍及雞籠等陶製微縮模型,在西漢中晚期已很盛行,當中還有一個以低溫燒製的鉛釉烤蟬爐,爐上的烤架設置兩排蟬,原來當時人們已有吃蟬的習慣……沒想到展覽內容如此豐富,早知預多半天仔細欣賞。

參觀後,老友力促要去海港城的EPURE,因為故宮文化博物館與法國著名糕點品牌DALLOYAU搞了一個「中法文化盛薈」下午茶,有多款精緻手工美點,佐以靚茶,讓剛觀賞展覽的人,以食進一步融入中法交融的歷史韻味中,而我第一眼就看到DALLOYAU最享負盛名的「歌劇院蛋糕」(圖)。呷一口中國茶,吃一件「歌劇院蛋糕」,這個下午茶配搭「當紫禁城遇上凡爾賽宮」,是神來之筆。

Uncategoriz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