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版富士山 大東山山雪相映 天文台解構變「雪山」原因|Juicy叮

初春,山巒間雲霧初醒,如思念般騰升,一不小心地把大東山變成雪山,成為港版富士山。香港天文台昨日(13日)以「香港有『雪山』!?」為題,上載網民在雲霧溫柔繚繞下,把大嶼山大東山拍成富士山的攝影作品。

相關閱讀:網民南區、南丫島直擊 本港驚現夢幻富士山雲

港版富士山逐張睇 + 網民心心眼↓↓↓↓

大東山秒變港版富士山 山雪相映 天文台解構一原因變「雪山」
大東山秒變港版富士山 山雪相映 天文台解構一原因變「雪山」

 

天文台帖文。香港天文台fb截圖
天文台帖文。香港天文台fb截圖

 

網民:天空之境。香港天文台fb截圖
網民:天空之境。香港天文台fb截圖

 

港版富士山。香港天文台fb截圖(攝:Leung Yu Po/ 2025年1月31日 / 大東山 / #CWOS)
港版富士山。香港天文台fb截圖(攝:Leung Yu Po/ 2025年1月31日 / 大東山 / #CWOS)

 

網民:年初一昂坪都係。香港天文台fb截圖
網民:年初一昂坪都係。香港天文台fb截圖

 

網民:兩年前都影過。香港天文台fb截圖
網民:兩年前都影過。香港天文台fb截圖

 

網民:戴帽山。香港天文台fb截圖
網民:戴帽山。香港天文台fb截圖

 

港版富士山

帖文指:「前排有朋友影到大東山戴咗頂雲帽帽,搖身一變扮成一座『雪山』……由於潮濕嘅氣流沿山坡抬升,水汽就會喺山頂附近冷卻並凝結成雲,形成籠罩住山峰嘅『山帽雲』!香港境內嘅山帽雲雲底高度一般少過1000米,都係屬於低雲族㗎~(攝:Leung Yu Po/ 2025年1月31日 / 大東山 / #CWOS)#度天賞雲 #社區天氣觀測計劃 #山帽雲 #CapCloud」。

相片攝於1月31日下午3時,樓主2月初以「港版富士,大東山山帽雲」為題在facebook群組「社區天氣觀測計劃」上載相片。

相關閱讀:追雲逐霧 高瞻遠矚大帽山賞雲海 × 海霧 × 維港

港版富士山逐張睇 + 網民心心眼↓↓↓↓

天文台:呢到睇睇咩條件先形成到山帽雲。香港天文台fb截圖
天文台:呢到睇睇咩條件先形成到山帽雲。香港天文台fb截圖

 

樓主:港版富士,大東山山帽雲。fb「社區天氣觀測計劃」截圖
樓主:港版富士,大東山山帽雲。fb「社區天氣觀測計劃」截圖

 

鳯凰山上的「山帽雲」。天文台官網截圖
鳯凰山上的「山帽雲」。天文台官網截圖

 

天文台講解「山帽雲」。天文台官網截圖
天文台講解「山帽雲」。天文台官網截圖

 

天文台圖解「山帽雲」。天文台官網截圖
天文台圖解「山帽雲」。天文台官網截圖

 

大東山秒變港版富士山 山雪相映 天文台解構一原因變「雪山」
大東山秒變港版富士山 山雪相映 天文台解構一原因變「雪山」

 

山帽雲依附山頂停留不動

天文台在fb回應欄放上天文台官網「教育資源」的連結,當中曾講解「山帽雲」的形成——

假如大氣不穩定兼水汽充足,濃積雲、積雨雲等可以滿佈天空;相反當大氣穩定和非常乾燥時,眼前很可能是萬里無雲的景象。前者主要在夏季出現,後者多見於冬天。要是條件介乎兩者之間,天空會是怎麼樣呢?答案是「不確定」!在香港,其中一種頗常見的情況是在山峰上形成「山帽雲」。

「山帽雲」是一種地形雲,停留不動依附著山頂;境內山帽雲的雲底高度必然少於1000米,屬於「低雲族」;雲體由細小水滴組成,紋理平滑,呈灰或白色;形似豆莢、杏仁、透鏡、帽子或飛碟。按世界氣象組織的分類,可歸納於「莢狀層積雲」。

回應的網民形容此情此景為「天空之境」、「戴帽山」、「這個名副其實的雪山」。另有人上載同類相片和應,指「年初一昂坪都係」、「兩年前都影過」。

相關閱讀:蒼山羞蓋輕紗美 天文台解構雲瀑過千峰↓↓↓↓

蒼山羞蓋輕紗美 天文台解構雲瀑過千峰
蒼山羞蓋輕紗美 天文台解構雲瀑過千峰

 

 

大帽山地形雲。攝:Chung Ming Lee / 2023年3月18日 。天文台fb
大帽山地形雲。攝:Chung Ming Lee / 2023年3月18日 。天文台fb

 

網民在原帖下,貼出另一張攝於2009年地形雲的相作回應。網圖
網民在原帖下,貼出另一張攝於2009年地形雲的相作回應。網圖

 

圖二:在2016 年6月6日上午7時50分左右從香港島東面拍攝到地形雲從獅子山一帶的山脈如瀑布般瀉下(照片由梁啟源先生提供)天文台網站圖片
圖二:在2016 年6月6日上午7時50分左右從香港島東面拍攝到地形雲從獅子山一帶的山脈如瀑布般瀉下(照片由梁啟源先生提供)天文台網站圖片

 

圖三:輕微東北風(白箭咀)把在獅子山北面一帶的山谷處形成的層雲(如圖二所見)吹過山的背風面(圖片底圖取自Google Map)天文台網站圖片
圖三:輕微東北風(白箭咀)把在獅子山北面一帶的山谷處形成的層雲(如圖二所見)吹過山的背風面(圖片底圖取自Google Map)天文台網站圖片

 

圖四:2016年6月6日上午8時的香港溫熵圖。低層的逆溫層(紅色箭咀指示)抑壓在其下面形成的層雲向上伸展天文台網站圖片
圖四:2016年6月6日上午8時的香港溫熵圖。低層的逆溫層(紅色箭咀指示)抑壓在其下面形成的層雲向上伸展天文台網站圖片

 

圖五:「瀑布雲」形成的示意圖。天文台網站圖片
圖五:「瀑布雲」形成的示意圖。天文台網站圖片

 

有網民建議「去呢度飄移」。網上截圖
有網民建議「去呢度飄移」。網上截圖

 

網民在原帖下,貼出另一張攝於2009年地形雲的相作回應。
網民在原帖下,貼出另一張攝於2009年地形雲的相作回應。

 

 

即時港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