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2024︱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推出社區藥房計劃以及設立基層醫療藥物名冊;亦會全面審視醫療體系的定位和目標,改革醫管局、衞生署和基層醫療署的職能和分工。醫務衛生局局長盧寵茂表示,料社區藥房在2026年推出時會遍布全港18區,而每區會有5至6間,讓病人在合理距離內取藥。
他又指,公立醫院日後會集中幫助有緊急需要及危重病人。基層、低收入、負擔不起「慢性共付」的病人會由普通科門診照顧。至於不屬弱勢社群的病人則不應到醫管局,應多負擔一點,或是到私人市場由家庭醫生診症。
相關新聞:施政報告2024|陳清霞:醫療體系改革重點放在制度革新 推基層醫療助減成本
施政報告︱無經濟能力者 會獲得更多資助
盧寵茂在電視節目《講清講楚》表示,醫管局、衞生署、以及基層醫療署會重新定位,目的是要發展基層醫療,令這三個最大的醫療服務的供應上能各司其職、做好本分,令整個醫療架構更有效率,也讓醫療資源不要浪費。
他指醫管局定位是四方面,首先是幫助弱勢社群、貧窮、無經濟能力的人;其次是急症、危疾、突發性疾病如中風心臟病等;第三是較複雜、要多學科、跨部門合作的病例;最後是培訓。盧寵茂指慢病或偶發性傷風感冒,不應找醫管局求醫,而是應找家庭醫生。他強調資源要用得其所,否則「培訓幾多醫生都好、都係浪費」。
至於一小部分基層低收入市民,例如接受綜援人士,或者家庭狀況很差要有社會福利援助,則會集中在現有的普通科門診去作照顧,包括令他們能夠參與慢病篩查。他表示改革後,危重病人並非不用付錢,會設收費機制,而經濟能力有問題的弱勢社群會有豁免機制。至於本身有能力的人則會稍為負擔多一些,從而令資助能更加針對性。
料每區至少5、6間社區藥房
至於私家醫生收費會否下調令市民有誘因減少看公立醫生,盧寵茂認為收費方面不能「一竹篙打一船人」,指個別家庭醫生收費經已很合理,稱慢病共治計劃目標之一是希望建立「一人一家庭醫生」概念,表示明白對很多市民來說最初未必習慣,但一個穩定、長期跟進的家庭醫生對個人健康、慢性疾病管理很重要,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費用、藥物甚至可避免一些醫療事故。
施政報告亦提出推出社區藥房計劃及基層醫療藥物名冊,盧寵茂說,目標是透過醫管局採購,然後到家附近的社區藥房取藥,又希望協助院舍,甚至利用科技重新包裝藥物,舉例指由「7個瓶裝7種不同藥 」變成「每一袋裝7種藥、每次成袋食」,以便利長者。
不過社區藥房要待2026才能推行,盧寵茂解釋指因為藥物採購過程複雜,又要找到藥房有能力要運行,亦需要有獲足夠培訓的藥劑師和電腦系統等。他強調,要做到真正市民會使用,必須18區全覆蓋,同時每區都要有一定數量分布,初步估計每區至少要有5至6間,認為起碼要有合理距離,否則部分病人或會認為「去醫院仲近過去社區藥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