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美國癌症協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1日發布的報告,過去20年來,女性從乳癌治療的巨大飛躍中受益,死亡率大幅下降,但與此同時,確診病例卻變得越來越普遍,尤其是在較年輕的亞裔女性中。
據NBC新聞網報道,最新報告顯示,自1980年代末期以來,乳癌死亡率大幅下降了44%。然而自2012年以來,乳癌發生率卻每年上升1%,這一增幅在年輕女性中更為明顯,至2021年,年輕女性的乳癌發生率每年增加1.4%。
報告也發現了不同族群間的變化及區別。其中50歲以下亞裔和太平洋島民女性的確診率自2000年以來增加了50%,超過了同年齡層的非裔、西班牙裔、美洲原住民及阿拉斯加原住民女性。在2000年,50歲以下的亞太裔女性乳癌發生率排名為第二低。
范德比爾特大學(Vanderbilt Universtity)的乳腺腫瘤學家里德(Sonya Reid)博士指出,雖然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還不清楚,但可能與環境因素如飲食、空氣和水的暴露,以及肥胖率上升和久坐的生活方式有關。這些風險因素也與年輕人大腸癌發病率上升的趨勢類似。
報告還顯示,非裔女性比白人女性更可能死於乳癌。1970年,這兩個族裔的女性乳癌死亡率相似。然而,現在非裔女性罹患乳癌的機率比白人女性低5%,但死亡率卻高出近40%。即使是最有治療希望的乳癌類型也存在這種差異。
同時,美洲原住民和阿拉斯加原住民女性罹患乳癌的機率比白人女性低10%,但死亡率卻高6%。這些族群40歲以上的女性中,只有一半以上在過去兩年內接受過乳房X光檢查,而白人女性的比例接近70%。西班牙裔女性的篩檢率也低於白人。
與白人女性、亞裔和太平洋島民相比,非裔和西班牙裔女性更可能在年輕時罹患乳癌。
為縮小這些差距,專家強調需要擴大早期篩檢和最佳癌症治療的覆蓋面,而醫療資源分配的不公平,尤其是在保險覆蓋、獲取篩檢及護理的機會上,影響了不同族群的治療效果。本報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