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棋盤︱民建聯內部評核完成 議員等「放榜」

立法會尚有一個月才復會,各黨派除趁暑假叉電、外訪考察,亦有舉行退修營檢視工作,部署未來工作方向。本欄早前提及,第一大黨民建聯在內部建立評核機制,由該黨立法會議員開始做起,據了解所有議員都已「交齊功課」,並且會見考核小組成員,後續評核的工作已完成。

民建聯近期設立內部評核機制,19名立法會議員均須參與。資料圖片
民建聯近期設立內部評核機制,19名立法會議員均須參與。資料圖片

 

立法會昨日(11日)通過《強制舉報虐兒條例草案》。資料圖片
立法會昨日(11日)通過《強制舉報虐兒條例草案》。資料圖片

 

民建聯主席陳克勤。資料圖片
民建聯主席陳克勤。資料圖片

 

民建聯近期設立內部評核機制,19名立法會議員均須參與。資料圖片
民建聯近期設立內部評核機制,19名立法會議員均須參與。資料圖片

 

民建聯近期設立內部評核機制,19名立法會議員均須參與。資料圖片
民建聯近期設立內部評核機制,19名立法會議員均須參與。資料圖片

 

民記中人:報告絕不能「吹水」

民建聯19名立法會議員均須參與有關評核,身兼會務顧問及全國人大常委的李慧琼、黨主席陳克勤等也不例外,各人須羅列過去一年工作成績,例如政策倡議、議會表現等,也要自我評分,並會見由黨內元老組成的小組接受考核。立法會議員的評核完成後,就會輪到區議員,甚至擴至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及政協委員。

據了解,評核結果分為3類主要等級,最高為「傑出」,可獲推薦出任更多職位;其次為「達標」,即符合預期;再下一級為「尚可」,需要繼續努力。據悉獲評3類等級的議員皆有,最多人取得中間的評級,不過「放榜」成績只供內部參考,不會公開。至於不設「不及格」評級,是因為考核的目的並非要批評議員,而是讓他們明白工作有何可取及不足之處,加以改善,以及作為該黨日後部署的參考。

有民記中人說,民建聯作為全港最大黨,正努力轉型為「治理型政團」,一舉一動都受到注意,而作為表率,對立法會議員工作表現的要求尤為嚴格,所以議員對有關評核都不敢怠慢。

該人坦言,「交功課」並不難,始終議員有許多日常工作包括跟進個案、議會事務、政策倡議等,難點是如何將自身的工作和倡議,與政府的政策相結合,彰顯工作成果,「這並非說政府要完全接納(建議),但我們自己對該項政策要有所研究,提出的意見需有一定合理性,知道政府接納、不接納的原因、有哪些地方可以微調再跟進,簡言之就是不可以『吹水』,有經驗的人一眼就看得出來。」

其實有一定規模和議席的政團,內部均設有評核機制,例如另一傳統愛國政團工聯會。有工聯中人指,黨派內部向來有檢視議員表現的安排,包括與議員溝通、收集工作報告,以及在一些大型項目完成後作檢討,不過同樣僅作內部參考,亦未必會刻意找來元老評核那般制度化。

完善選制後的立法會,任期轉眼只剩下一年多,代議士若希望延續議會生涯,自然要爭取表現機會,但在新時代下,對特區政府而言,需要的是更多切實可行的建議,有「幹成事」的辦法,而非停留於口號式或東拼西湊的意見。

聶風

即時港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