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市教育局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於2023至24財年期間,紐約市公立學校的每名學生平均預算為2萬1112元,但當中有數十間公立學校的支出比平均高出很多,甚至達到人均6萬元以上,可是數學和閱讀成績卻低於全市平均表現。
據《紐約郵報》報道,報告稱一些紐約市公立學校花在每位學生身上的支出,是全市平均值的3倍之多,但學生成績卻慘淡收場。
根據本周公布的初步結果,市教育總監班克斯(David Banks)下令多家學校採用新拼讀課程後,今年紐約市3至8年級學生的閱讀精通率,從去年的51.7%下降至49.1%;而數學精通率則較去年微升3.5個百分點,達到53%。
文件顯示,將於今年秋季公布的最終成績可能有所不同,因為初步數據並不包括非英語學生,而他們的分數仍在「驗證」中。
但記錄顯示,許多得分最低的學校,全年招收學生不到100人,但每位學生的支出卻與昂貴的私立學校相當。一位教育局官員說,「花了這麼多錢,學生們的表現卻如此糟糕,這真的很可怕。令我震驚的是,地區負責人沒有介入調查到底發生了甚麼事。」
每所學校的預算主要涵蓋員工薪資、福利和用品,並不包括食品、設施維護、安全人員和交通等「中央服務」。教育局在這些服務上平均為每位學生額外增加1萬3098元,預計到2025年每位學生的總支出將達到3萬9304元。
令人瞠目結舌的學校預算中,包括哈林公校MS 371「The School of Earth Exploration and Discovery」,該校為95名學生每人花費了5萬3181元,可是只有7%學生在數學考試成績達精通及以上,並只有23%學生通過了閱讀考試。
該校的329萬元預算涵蓋14名學科教師,每位教師對6.7名學生;學校還聘請了兩名治療師(言語和職業)、一名指導顧問和一名社工等。不少學生在得知他們人均開支超過5萬元後也感到十分震驚。7年級學生桑迪(Thandie)說,「這很令人驚訝,因為從我們學校的情況來看,人均預算應該只有13元,甚至可能是2元。」另一名7年級學生奧爾塔(Ricardo Orta)說,「他們有很多時甚至連鉛筆也不想給我們。」
另外,位於西哈林的MS 514「The New Design Middle School」為上學年84名註冊學生每人花了高達6萬3007元。該校高達59%學生為特殊教育計劃,幾乎是全市平均21%的3倍。該校337萬元預算列出了21名教師、3名治療師、一名指導顧問、一名社工和9名助手,然而學業成績遠低於平均,只有13%孩子在州考數學達到州標準,而閱讀則為21%。本報訊

哈林MS 371為95名學生每人花費超過5.3萬元。谷歌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