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裔移民家庭服務不足受關注

華策會(CPC)24日在皇后區植物園草地舉行一年一度的皇后區特殊需求家庭 夏季野餐會,哥倫比亞大學師範學院輔導與臨床心理學系博士後研究員XinweiZhang博士向在場華裔家庭發表「紐約亞裔特殊需求調查」報告,亞裔患有發展障礙個人面臨的挑戰數據顯示,亞太裔移民家庭服務不足,需要更多資源幫助有增無減的身體殘障者和英語能力不足移民家庭支援。

市議員黃敏儀與華策會行政總監何永康,皇后區社區服務主任吳明曉,華策會「特殊需求項目」主任范元靜,METS 先生等與300特殊需要家庭的孩子露天聯歡會。

XinweiZhang指出,亞裔是紐約市增長最快的種族群體,主要是由於過去幾十年來移民的湧入。多樣化的移民人口代表了來自30多個不同族裔群體,講著50多種語言的亞裔。在紐約市,近一半的亞裔移民人口是中國人。52%的紐約市亞裔移民居住在皇后區。最近,紐約州認定亞裔美國人和太平洋島民作為那些患有發育障礙人群中的被忽視的人群(OPWDD,2022)。研究人員普遍知曉,有關紐約亞裔居民患有發育障礙的社區範圍數據不足且難以獲取。

調查共收集了227份照顧者和/或患有發展障礙的個人的回復。大多數照顧者受訪者是限制英語能力的亞裔社區成員,他們自認為是華裔,大多數照顧者受訪者(63.9%)住在皇后區。76.4%的患有發展障礙的個人年齡在21歲以下,被診斷為自閉症譜系障礙的比例為66.2%。接近一半的受訪發展障礙個人居住在年收入低於35000美元的家庭,只有16%的照顧者擁有全職工作。雖然大多數受訪的發展障礙個人是學齡兒童(57%),但只有一半接受學校提供的特殊教育服務。

調查報告指出,照顧患有發展障礙的亞裔社區成員或患有發展障礙的個人面臨著多種語言和文化障礙,這些障礙可能會因發展障礙支持服務流程的復雜性而加劇,導致特殊需求家庭缺乏足夠的支持。將近一半(48.9%)的患有發展障礙的個人報告稱未能獲得所需服務。這些個人表示需要但未獲得的基本服務包括家庭護理(67.4%)、交通支持(60.5%)、由發展性殘疾人事務辦公室(OPWDD)提供的幫助(60.5%)以及公共福利,例如SNAP、SSI、SSDI、WIC(58.1%)。當被問及為什麼他們沒有獲得所需服務時,排名前四的報告障礙是:1.信息不足,2.申請流程複雜,3.長時間等待,以及4.語言障礙。

針對照顧患有發展障礙亞裔服務資源不足,華策會 建議:1.制定用戶友好和透明的溝通工具,以增加對服務的可及性。2.簡化入職流程,增加針對英語能力有限的人士的資源配置,以增加語言可訪問性,改善服務提供者之間的協調,加強員工培訓,以減少家庭獲取服務的長時間等待。3.建立一個具有社區參與任務小組,跟蹤並提供對服務信息可訪問性的反饋,著重於使用清晰易懂的日常語言和提供語言的可訪問性。4.要求由上述任務小組每年提交一份年度報告,評估服務、翻譯和口譯的質量5.為具有文化和語言背景服務記錄的社區組織提供獎勵合同,以幫助社區成員導航服務。本報記者陳裕光紐約報道

黃敏儀與華策會行政總監何永康,皇后區社區服務主任吳明曉,華策會「特殊需求項目」主任范元靜等與300特殊需要家庭的孩子在皇后植物園露天聯歡會。

 

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