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儘管州議員李榮恩及市議員馬泰出席遊民所里民大會給予200多參與會議的居民一點安慰,但是他們嘗試擔當橋樑角色的背後,還是為了自己的政治生命考慮,而沒有全力以赴為選民而努力。
正如社區委員Eric Yu說,市府不應無限制地開設遊民所,這不是解決流浪漢的辦法,民選官員必須為選民利益說話。
兩位民選官員展示自己溝通的角色,但不認同也不敢成為第二個莊文怡,並不是他們不喜歡聚光焦點,而是兩人都是激進派(progressive )民主黨,不想過度反遊民所得罪了激進派的支持,今年11月州議員大選,明年則是市長及市議員競選。
因此里民大會充滿打臉的理論,馬泰強調格蘭街231號取消成為打針及毒癮遊民所轉為無證移民庇護所是他的功勞,事實上,格蘭街遊民所在最後一關是酒店工會起了關鍵的作用,令經營機構因為成本放棄了打針遊民所。
一位居民十分抗拒有性侵記錄的遊民,馬泰表示自己會慎重注意不容許性侵記錄罪犯入住遊民所,然而去年他在市議會大力推動並通過房東不可以追查租客的犯罪記錄的法案。
馬泰說不主張抗議,抗議成為一道對立的線,這會失去與市長協商的機會。馬泰為24小時護理激烈的對峙,已深深造成他與市議長的一道鴻溝,再沒有轉環的可能,相對選民數目,護理佔少數,反遊民所佔多數,這個時候他主張寫信、電郵與簽名,難怪里民會議的居民憤怒。
兩位議員對遊民所立場的「腰動腿不動」更令人對莊文怡的為民請命肅然起敬,市長亞當斯把成千上萬民眾恐懼公共安全的集會解讀成華人歧視黑人,令人痛心,南橋大廈反遊民里民大會上,200多人放眼盡是白裔,華人及西裔佔少數,在市長解讀上,難道是一群白人在歧視遊民所的黑人,把遊民所對生活的困擾變調成種族歧視,民眾與市府之間距離越走越遠。
本報記者周靜然紐約報道

反遊民所里民大會200多人,放眼都是白人居民,難道又是種族歧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