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根社團組織「重返和平」(Pivot to Peace)和反戰團體「粉紅代碼」(CODE PINK)昨日上午在三藩市公共電視台KQED總部前發起集會並提交請願書,敦促他們恢復播放一部經過審查,講述中國扶貧工作的紀錄片:《前線之聲:中國脫貧攻堅》(Voices from the Frontline: China’s War on Poverty)。在柔功門醒獅的助慶下,集會者高呼「中國不是我們的敵人」、「爭取和平、不要戰爭」等口號,表達訴求。
「令人遺憾的是,數百萬美國人無法看到中國正在發生的、積極的事情真相。這確實是一種恥辱,因為我們可以透過這樣一部紀錄片輕鬆緩解目前中美關係中的許多緊張局勢。」三藩市華裔退休法官及「重返和平」聯合創始人之一的鄧孟詩指出,KQED原本已安排好2022年在三藩市播出,但不知何故取消,並且一直沒有就此作出回應。她坦言,「新聞業應該不再有偏見,我們要求KQED向美國人民提供具有教育意義的節目。」
在灣區長大,聽著KQED節目長大的華裔青年陳慕華說,她看過這部《前線之聲:中國脫貧攻堅》紀錄片,而且她從小就去過中國,親眼目睹了中國如何實現社會現代化以及如何改善最貧困人口的生活。「但是當我想到灣區的無家可歸者問題時,我們如何向中國的脫貧戰略中學習?」
2019年,美國公共廣播公司(PBS)製作紀錄片《前線之聲:中國脫貧攻堅》。他們派出投資銀行家、中國問題專家羅伯特·庫恩博士記錄中國幫助8億人擺脫極端貧窮的一些方法。他與艾美獎獲獎導演彼得·格澤爾斯一起工作。攝影團隊走遍全中國,與當地人深入探討,了解中國由下而上的扶貧方案,幫助最後一億人脫貧。
美國公共廣播公司(PBS)最初上映這部電影後,遭到反華政客的嚴厲批評,稱其「讓中國看起來太好了」,要求PBS刪除這部紀錄片,該片僅放映一次就遭到審查制裁。
反戰團體「粉紅代碼」負責人Cynthia Papermaster表示,《前線之聲:中國脫貧攻堅》不僅讓我們從內部視角了解局部地區成功的扶貧工作,更深入了解中國這個在公眾眼中被廣泛妖魔化的國家。
在亞裔美國人仇恨犯罪不斷上升的時期,這一點尤其危險。我們需要理解與合作,而不是審查和恐懼。本報記者蘇婕雅三藩市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