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案「污點證人」揭密「喜幣」「喜元」

21日,「喜馬拉雅交易所」(Himalaya Exchange)前任CEO布朗(Jessie Brown)作為郭文貴一案的「污點證人」出庭作證,揭示了「喜馬拉雅交易所」及其發行的「喜幣」(Himalaya Coin)和「喜元」(Himalaya Dollar)的內幕。

前CEO布朗講述「喜幣」上市過程

根據布朗的證詞,他於2020年6月17日開始在GTV Media Group工作,擔任副總監。「根據我的理解,職責是開發和發行虛擬貨幣,打造喜馬拉雅生態系統,促進和G Fashion和G Club的交易。」他作證說。

根據證人介紹,在交易所的運作中,余建明(William Je)是實際控制人和決策者。交易所定期進行由他主持的視頻會議,討論市場行情和虛擬貨幣的開發和發行。

布朗透露,在GTV Media Group工作不到一年後,他被余建明(William Je)告知將擔任「喜馬拉雅交易所」的CEO。「我只是一個技術員,也不擅長演講,為什麼要讓我來做CEO?我非常驚訝。」

根據證人布朗的說法,從2021年春季至2023年1月,他擔任「喜馬拉雅交易所」的CEO。2023年3月15日,布朗接到FBI傳票,並四次與政府會面討論交易所的法律問題,同時與政府簽署「不起訴協議」。

布朗介紹,2021年11月1日,「喜幣」正式上市,開盤價為0.1美元。他表示,當時他和技術團隊的許多成員都認為在這個時間點上市還不夠成熟。

布朗表示,儘管上市過程中遇到困難,但「喜幣」的價格出現大幅快速上漲,從開盤價0.1美元不到兩個星期就飆升至20美元。布朗認為,「這是一個巨大的飛躍」。

布朗認為,「喜幣」之所以出現價值巨大飛升,與郭文貴的營銷密不可分,例如那首他出鏡的《喜幣上月球》點燃了投資者的巨大熱情。

白皮書揭示運作機制

昨日庭審現場展示了「喜馬拉雅交易所」發布的四份白皮書,其中包括「喜幣」白皮書的1.0和2.0版本。

郭文貴的律師透過對布朗的詢問,揭示了「喜幣」和「喜元」背後的機制。「喜幣」是為支付處理和交易而設計的數字資產,其發行和使用僅限於「喜馬拉雅交易所」的成員。「喜馬拉雅交易所」為平台上的交易提供高流動性和便利性。

布朗表示,有別於比特幣或其他知名加密貨幣,「喜幣」、「喜元」只能在「喜馬拉雅交易所」交易。他指出,加密貨幣的一個特徵是去中心化,因此是公開透明的。然而,「喜幣」和「喜元」並非傳統意義上的加密貨幣,它們並不使用區塊鏈技術,而是一種中心化的信用積分系統。因此,「喜幣和喜元既不是在公共鏈也不是在私有鏈,無法在其他交易所進行交易。」同時,布朗也指出,「喜幣」、「喜元」的投資者擔心其在其他區塊鏈上交易會導致價值下降,「因為這些交易所可能不認可喜幣和喜元的價值」。

郭文貴的律師通過展示「喜馬拉雅交易所」的四個發展階段,試圖展示該交易所從短期信用系統向長期加密系統的逐步轉變過程,從而試圖對布朗以及檢方對交易所以及「喜幣」和「喜元」性質的質疑做出回應。

法庭還會對此案作進一步審理,本報將持續關注。本報記者王冰岩紐約報道

「喜馬拉雅交易所」官網截圖。

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