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汽車仍然佔主導地位的美國,紐約激起了人們的希望,以為一項優先考慮公共交通的雄心勃勃政策可以成真。直至本月,這種樂觀情緒被破滅,州長胡楚突然叫停原本承諾每天減少曼哈頓街道的數千輛汽車,同時為地鐵及巴士提供數十億元維修資金的擁堵費計劃。
綜合《紐約時報》及CBS紐約報道,州長的決定是在反對者強烈抗議下做出,但此舉導致大都會捷運局(MTA)的資本預算出現了150億元缺口,令計劃已久的地鐵工程陷入困境。
即將卸任的市捷運局(NYC Transit)總裁戴維(Richard Davey)在接受媒體訪問時也坦言,對於胡楚的突然決定感到「震驚」,但認為此舉仍未至於讓紐約市再次陷入另一次「夏季地獄」。
他強調,「我希望不會(出現「夏季地獄」),當然,擁堵費顯然涉及兩件事:一是紐約人的生活質量,包括生活在曼哈頓和周邊地區的人,二是持續對交通系統進行投資。目前紐約市的交通系統已經有120年歷史,老舊不堪,如果在短期甚至中期沒有解決這個問題,那麼可能會遇到挑戰,這並不是危言聳聽。」
「夏季地獄」是指2017年地鐵服務陷入嚴重混亂,當時準時率只有約55%至60%;戴維指出,去年已達到84%的水平,是有史以來最好的一年。他指出,MTA首席執行官利伯(Janno Lieber)已要求研究潛在的影響,包括在營運及資本計劃方面,更預期將減緩當局的招募速度。
事實上,醞釀已久的擁堵費在最後一刻取消,變成了一個足以讓全國借鑑的警示故事,也重新啟動了城市、交通領袖,以及專家之間關於全國各地交通系統未來的對話。
許多交通專家和交通維權者表示,他們希望紐約能成為一個令人信服的擁堵費測試案例,因紐約市既交通擁堵,又依賴公共交通,似乎是一個理想的地方。但現在有些人擔心,如果在紐約也行不通,為甚麼其他城市還要費心去嘗試呢?
波士頓市長吳弭表示,對於紐約市的逆轉「感到非常震驚」,但她並沒有完全排除波士頓的選擇,「我認為所有工具都應該擺在桌面上,包括擁堵費。」
波士頓交通維權組織「TransitMatters」執行董事約翰遜(Jarred Johnson)指出,馬薩諸塞灣交通局(MBTA)預算赤字預計於未來5年內將超過8億元,「我仍試圖保持一點信心,當然,紐約市將帶來一個巨大的挫折。」
華盛頓智庫伊諾交通中心(Eno Center for Transportation)首席研究員普洛奇(Philip Plotch)表示,「胡楚取消的不僅是紐約擁堵費,而且是很長一段時間內在全國範圍內取消了擁堵費。」▍本報訊 ▍

紐約擁堵費能否順利推行,被視為全國風向標。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