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日,郭文貴案在曼哈頓南區聯邦法院繼續審理。庭審中,BitGo公司代表羅布斯(Samuel Roberts)介紹了郭文貴團隊與BitGo公司之間商業往來中的異常情況。郭文貴案件受害者也介紹了其投資喜馬拉雅交易所(Himalaya Exchange)喜幣(H Coin)的過程。
根據羅布斯的證詞,他是BitGo公司金融犯罪和反洗錢調查員。BitGo為加密貨幣的投資者和發行者提供受監管的託管、借貸以及基礎設施平台服務。他從2021年開始知道喜馬拉雅交易所,該交易所聲稱主營加密貨幣(Cryptocurrency),發行「喜幣」和「喜元」(H dollar)。
BitGo代表揭「喜馬拉雅交易所」異常情況
在庭審現場,證人向陪審團和法官介紹加密貨幣的特性,包括去中心化、可自由交易等特性。羅布斯表示,2021年,喜馬拉雅交易所想要使用其公司「冷錢包」託管平台服務,從而提高其平台交易的安全性和便利性。於是,BitGo和喜馬拉雅交易所進行面談,並且對其進行反洗錢以及金融犯罪方面的風險評估,當時未發現異常。
但隨後,羅佈斯表示,他發現「喜馬拉雅交易所」的不正常之處:首先用戶不能在平台上進行提現,因此這「是一個封閉的系統」,違背了去中心化的「加密貨幣」平台特性;其次,「喜馬拉雅交易所」把幾乎所有的交易放在一個托管平台裡, 「這點很不正常,因為一般情況下,平台都會選擇分散存放以規避風險」; 再者,「喜幣」和「喜元」每天浮動,有時波動非常大。
根據法庭文件,在2022年7月13日簽署的「喜幣銀行和基金持有報告」中,「喜馬拉雅交易所」選擇在其自有平台上集中管理所有喜元。證人表示,這也進一步證實了「喜馬拉雅交易所」是中心化的,且不能自由交易。
郭文貴律師對此提出質疑,指出法庭展示的文件只是在平台上的交易報告,但還有大量證人無法看到的線下交易。
他們還指出,喜馬拉雅交易所在2021年通過了BitGo的風險和價值評估調查。因此郭文貴律師質疑BitGo僅僅因為看到郭文貴的負面新聞就關閉「喜馬拉雅交易所」。
對此,證人回復稱他們是根據綜合因素做出決定,但郭文貴個人的聲譽的確是考量因素之一。
「喜幣」投資者披露投資經歷
郭文貴案件的受害者俞人喆也講述了其參與喜馬拉雅交易所投資的過程。他介紹說,「喜幣」在2021年11月1日開始發行,初始價格為0.1美元。
他介紹說,之所以「喜幣」價值不斷升高,是因為郭文貴使用「飢餓營銷」策略,宣稱「喜馬拉雅交易所是全球首個真正意義上的加密貨幣生態系統」,加之其信眾的支持,導致供小於求,從而使得喜幣價格很快上升到四五十美元,之後還繼續一路攀升。
他也透露,郭文貴向其團隊骨幹發放了很多喜幣。在其被捕後,骨幹團隊意識到幣值可能下跌,因此一邊鼓吹喜幣價值,一邊出售手中的「喜幣」套現。「他們利用信眾對他們的支持,鼓吹一旦郭文貴被釋放,幣值將會大幅上升,因此現在是最佳買進時機。」俞人喆說。
俞人喆介紹說,此時,喜馬拉雅交易所已經開始被調查,因此不能進行自由交易,「喜幣」交易只能轉為私下場外交易,也就是他們所說的「對敲」。簡而言之,交易雙方談好價格後,持幣方收到法定貨幣,如人民幣,美元等,然後再給買幣方轉喜幣。
受害者表示,在郭文貴被捕後,他仔細閱讀了「喜馬拉雅交易所白皮書」,並請教從事區塊鏈行業的朋友,「我才知道喜幣根本沒有發行成本。」
他總結道,郭文貴團隊利用信眾對其的支持,以及大量的宣傳炒作,把喜幣的交易價格不斷抬高圈錢,「我之所以來到美國,就是來向他們討債的!」
除此之外,當天庭審現場,來自普林斯頓銀行金融監管部門的負責人威爾森(Jamie Wilson)繼續展示郭文貴團隊在全球各地開設海外帳戶並轉移資金的銀行文件。同時,Mercantile Bank的CEO 柯林斯(James Robert Collins)也初步介紹了他與郭文貴團隊及其公司的往來情況。
郭文貴的庭審將在下週一繼續進行,本報將持續關注。

郭文貴案續審。截圖自「X社交平台」郭文貴賬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