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戰示威遍地開花考驗大學言論自由

( 美聯社柏克萊電)達爾文的進化論、霍金的宇宙大爆炸理論,以及數百萬學生爭

取民權與反越戰,這些在當年都甚具爭議性,反映出大學是辯論和

創新的神聖空間。去年底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哈瑪斯突擊以色列引爆

以哈戰爭後,引發年輕一代對殘酷軍事行動的憤怒,加上當前正值

選舉年,對一處本應是言論自由之地出現反猶言論的憂慮,都在考

驗傳統大學的角色。去年10月7日,哈瑪斯民兵越過

邊界殺害以國1,200人和脅持

250人。以色列隨即報復進攻加沙,

迄今造成3萬5000多人死亡,數百萬

人面臨飢荒風險。

英國詩人米爾頓(John Milton)

1644年發表論文反對出版審查制度

時寫道︰「在強烈的學習慾望下,

必然會有很多爭論、寫作和觀點,

因為在善良的人中,觀點只不過是

知識的形成過程。給我憑良心自由

地認識、表達和辯論的自由,高於

一切自由。」這種崇高原則與目前哈

以戰爭的嚴峻現實產生衝突。

親巴親以 火爆對立

挺巴人示威者在不少大學校園

內紮營,要求校方從以色列撤資,

但挺以盟友認為充斥反猶情緒和使

校園不安全,有大學召喚地方警察

進入校園處理示威營地。過去一個

月來,哥倫比亞大學和洛杉磯加大

等學府有數千名師生遭到逮捕。

肯塔基大學教育系榮譽教授

兼高等教育歷史學家瑟林( J o h n

Thelin)指出,從歷史上來看,大學

是依靠其自我管理和監管來換取其

「世俗聖地」的地位,「人們必須將

美國學院或大學視為『城邦』,校

園的場地、大樓和建築物、還有大

學授予學位的權利,都受到法律保

護」。

瑟林認為,像哥倫比亞、洛杉

磯加大等校召喚警察進入校園,

「代表校園作為特許學術機構和社

區的權利和責任的崩潰」。

這些鎮壓活動不禁讓人回想起

過去半世紀以來與世界各地發生的

民權事件,像民權運動、反越戰等

等。

1960年代美國學生行動主義導

致校方人園召喚執法人員進入校園

鎮壓。1970年5月4日,國民警衛

軍在俄亥俄州肯特州立大學(Kent

State University)向手無寸鐵的學生

開火,4名學生遇害,觸發全國400

萬名學生罷課,900所學院和大學

停課。對於一個因5萬8000多名美

國人死亡而對越戰出現分歧的國

家,這是關鍵時刻。在半世紀後,

以哈戰爭點燃了另一個導火線。

警員現身校園導致信任缺失

柏克萊加大公共政策兼高等教

育高級研究學者及教授道格拉斯

(John A. Douglass)指出,從哈瑪斯

突襲以來的規模、猛烈程度和持續

時間,還有雙方示威者無法調和的

訴求和他們偶爾爆發的暴力,都在

考驗大學高層如何回應。

道格拉斯形容,大部份主要學

院和大學都自設警察局,「但召集

身穿防暴裝備的地方警員,不僅清

理營地,還保護敵對的示威者免受

傷害,就是相對較新的現象」。

召喚警員進入校園將失去什

麼?喬治城大城歷史系教授馮德戈

爾茨(Anna von der Goltz)直指,就

是大學與其最重要支持者——學生

之間的信任,還有可能包括「大學

作為自訂規則和有效處理違規的社

群的信譽」。

4月17日,哥倫比亞大學學生

紮營示威後,校長沙菲克(Minouche

Shafik)遭國會共和黨議員指控沒有

處理好校內反猶問題,校方隔天就

要求紐約市警員進入校園清理,逮

捕了100多名學生示威者。自此美

國不少學府都出現類似場面,包括

耶魯和紐州大學。

挺巴人示威者紮營場面也延伸

至英國和歐洲多地。22歲劍橋大學

示威學生阿賈馬爾(Jana Aljamal)認

為,美國示威者不希望焦點在他們身

上,而是「加沙發生的事比較重要」。

校方高層如何處理無休止的衝

突是否引發清算行為?馮德戈爾

茨認為,像羅德島布朗大學(Brown

University)和新澤西州羅格斯大學

(Rutgers University)等學府高層,與

示威者談判結束紮營抗議的策略,

將被放大檢視,「他們也許做了什

麼一些其他學校行政方沒有做的

事?我預期哥倫比亞、洛杉磯加大

等學校會出現清算,因為這種應對

在不同層面上顯然出了問題。」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