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死亡願景」為紐市救命省錢

10年前由時任市長白思豪(Bill de Blasio)推出的「零死亡願景」,通常被視為降低紐約市交通死亡人數的功臣。根據一項新的研究得出的結論是,該計劃達成的遠不止於此,在計劃推行的首5年內,已為「醫療補助」(Medicaid)節省超過9000萬元的治療交通傷害報銷的費用。

據《紐約時報》報道,這項發表在《美國公共衛生雜誌》(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上的研究稱,從2014年到2019年(即「零死亡願景」推行首5年),交通傷害減少了30%。研究也發現,低收入紐約人因汽車、單車、電單車和行人事故而受傷人數較少,其中交通受傷降幅最大的是非裔。

「零死亡願景」結合了多個市機構的工作,而不僅僅是交通局或紐約市警務處,其中包括把速度限制從30哩降低至25哩、對街道進行改造如受保護單車徑,以及加強交通執法力度等。

研究作者哈佛大學博士生德拉甘(Kacie Dragan)和紐約大學瓦格納公共服務研究生院院長格利德(Sherry Glied)表示,他們的研究結果具有地方和國家影響,白思豪提出的「零死亡願景」,是以1970年代瑞典的一項計劃為藍本,其後也有多個城市以紐約市計劃的基礎,推出不同的交通項目。

研究作者將「零死亡願景」首5年「醫療補助」覆蓋的傷害治療,與紐約周邊6個沒有同類交通計劃的縣區進行比較,以評估出交通事故長期後果,包括物理治療和處方等後續護理。研究人員計算出,如果沒有「零死亡願景」的話,2014年至2018年紐約市的「醫療補助」費用將由6.7億元跳升至7.6億元,而且降幅度最大的是非白人社區。

研究發現,在「零死亡願景」開始推行之前,紐約市和其他司法管轄區的交通傷害數字呈相同趨勢。於2013年,即白思豪宣布該計劃的前一年,紐約市每10萬人中有296人受傷,其他6個縣則有286人受傷。

但是自從「零死亡願景」開始後,紐約市受傷率下降幅度超過其他地區:2016年,即計劃推行的第二個完整年度,紐約市每10萬人中有286人受傷,其他地區則為367人。

與周邊縣區相比,低收入紐約人,尤其是非裔居民的交通傷害有所下降。報告寫道,「鑑於低收入和非裔更有可能在道路不安全的地方生活和工作,因此『零死亡願景』式改革有望減少交通傷亡率的差距。」

交通局發言人表示,儘管隨著紐約市不斷發展,現代汽車變得更大、更快、更重,而且通常更致命,但去年的行人死亡人數是當局自1910年開始追蹤以來第二低。

該發言人指出,「零死亡願景」的一個關鍵要素是超速和衝紅燈攝影機,並指除非州議會重新批准,否則州對衝紅燈攝影機的授權將於今年到期。市府已要求擴大範圍,並指攝影機令衝紅燈現象減少了73%。本報訊

去年行人死亡人數降至史上第二低。 Karsten Moran/紐約時報

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