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浮宮」的野蠻生長

法國巴黎最有名的街道「香榭麗舍大道」(Champs-Elysees),逢星期日已開放為「行人天國」。

  第二條街的故事:「列孚里大道」(Rue de Rivoli),受「羅浮宮」的影響,正在野蠻生長。

  這條大街,長如我們的彌敦道。前段富貴,連結「羅浮宮」、「鬱金香花園」、「維登廣場」,以及多間古老的富貴酒店;後段較平民化,有「巿政會堂」、各類型的商店,似走極也走不完。

  遊客當然愛逛前段。幾十年來的變化,主要由「羅浮宮」博物館帶動,顯示「文化富貴勢力」。

  法國是當今世上,最懂得將「文化」與「藝術」,轉化為巨大財富的國家。

  論藏品與規模,唯一可以匹敵的,是中國北京的「故宮博物院」。但生財的本事,不及法國人,可能由於我們不屑。

  「羅浮宮」原是法國大革命(1789年至1799年)後,將部分大皇宮改建成畫廊,展出各種藝術品,公開給平民觀賞。

  經過一百多年的進化,發展成世界最大的博物館。年輕時入內,帶一樽水,一個包,逛足一天,型。現在回頭看,仿似「天方夜譚」。基於保安及遊客氾濫等理由,管理越來越嚴密,亦更商業化。

  分水嶺是1989年,華裔建築家貝聿銘,替博物館第一次設入口(以往冇!),以玻璃金字塔為標誌:一為透光,二為環保,三為連結地下的「埃及館」。

  亦成功令「羅浮宮」現代化,吸引全世界更多遊客,從此博物館不斷擴張,趕走鄰近的政府部門,像一頭巨獸,吞併「列孚里大道」上,一幢又一幢的皇宮建築。

  可怕的是,永遠追不上遊客的增長速度,希望香港的「西九」,將來也如此。

  今年夏天,巴黎乜都加。唯一例外,是「羅浮宮」,入場仍收十九歐羅,值。

Uncategoriz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