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生產相等於美日德總和,合理嗎?

五一勞動節,勞動人民站得起來嗎?訂了一個題目,中國工業產值超過美日德總和、合理嗎?根據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的數據,中國生產了世界上逾三分之一的製成品,超過美國、日本、德國、韓國和英國的總和。不合理,還是太少了,從勞動人口比例,中國工產值應該是於美日德三國總和的兩倍,印度也應該高於美國,但是,比較中國勞動人民群眾來說,印度的道路會更漫長,更大的可能是永遠也到不了。

今天嘗試從幾件具體事件,看看美、中,印的工業之路。

對美國來說,這些年其中一項常見的分析,就是說美國在走向全球化的同時走了歪路,讓產業空心化,和中國的競爭處於劣勢,所以現在要扭轉局面,透過優惠政策吸引科技產業在美國投資,強化美國的經濟韌性。

這種話是說給美國藍領選民聽的,其他人就別信以為真。一方面,美國的工業產值並不少,按勞動人口以及向服務業轉移的情況下、美國的工業產值,雖然產值只有中國三分一,但是附加價值,中國佔全球29%,美國仍有16%。更重要的是美國之所以失去工業、是選擇、而不是走歪路。舉個簡單例子,中國生產了超過900萬部新能源汽車,其中有120萬出口、佔比例約為15%?但在這百多萬的出口汽車中,Tesla又佔了近4成。同時,雖然汽車出數字成了第一,但在數額上,卻只有排在第三位德國的一半!

儘管不少評論指中國在全球化中獲益,的確如此,然而美國也得益不少。今天, 美國敲鑼打鼓要振興工業,也不過是為選票而轉移視線,把責任都推卸在以中國為首,罔顧所謂「國際秩序」的違規競爭當中。從美國精英來說, 這些趕不上美國轉型的藍領勞工並不值得同情,也只不過是在選舉前有一些選票價值而已。

現實裡,美國又是否「美國優先」,非也,美國仍舊是「利益至上」,當中甚至包括在高科技上其中關鍵的軟件行業。4月27日,一則新聞在科技界迅速傳開——谷歌解散了旗下負責維護Python基礎框架的核心團隊,雖說這個團隊的人數並不多,但是卻和目前的熱門項目AI有直接關係,消息一出,立即在開發者社區論壇上引發熱烈討論,以及大量質疑和抗議聲音。其中原因也簡單、就是敵不過對利潤的需求,解散團隊為的也就是省錢。

在解散美國團隊之時,谷歌卻在德國慕尼黑分公司成立新的Python團隊,美其名為在尋求更加靈活的勞動力配置,以適應不斷變化的技術需求和市場環境,實情也不過是控制成本開銷。今年一月份,谷歌CEO皮蔡(Sundar Pichai) 在一封電子郵件中警告員工,裁員將在2024年全年持續。

更遺憾的現實是這個對金融市場卻是個好消息,母公司Alphabet股價因此突破2萬億美元。

2024年胡潤全球富豪榜 (Hurun Global Rich List) 顯示,印度金融中心孟買超越北京,躍居亞洲億萬富豪最多城市。新增26名億萬富豪,總計達到92人,而北京則少了18名億萬富豪,總人數降至91人;第一名是紐約119人,其次是倫敦97人。孟買是全球億萬富豪增速最快之都,全球第3多的城市。印度首都新德里也首度躋身排行榜前10名。印度信實工業公司 (Reliance Industries Ltd) 董事長安巴尼 (Mukesh Ambani) 以約1150億美元資產,繼續成為亞洲首富、唯一進入全球富豪榜前10名的亞洲富豪。

但這對印度是否好事?又或是中國的壞消息?

股票市場以及金融證券市場的動盪,再加上人民幣兌美元匯價下跌,形成財富減少、中國富豪財產縮水,自然打擊投資信心,然而對中國長遠發展來說, 富豪來自更多不同地區城市、財富更均衡,對整個社會的發展可能更為穩定。

地緣政治問題,干擾了全球的貿易供應鏈,也令期望走上工業化模式來積累財富的發展中地區遭遇困難,不再能夠帶來快速、持續的經濟增長。於是,跳過工業化直接走上服務業之路,是印度其中的一項選擇。

印度班加羅爾成為一個高科技服務中心, 表面看來是一個非常成功的選擇。高盛、《經濟學人》雜誌等跨國公司紛紛湧入這座城市,設立了數以百計的營運中心,不久前,芯片企業AMD在這裡啟用了它全球最大的設計中心。被稱為全球能力中心——處理會計事務、產品設計、網路安全系統研發,以及人工智慧等工作,預計將在未來兩到三年,為印度提供50萬個就業崗位。直接跨越到服務業,並通過向世界各地的企業提供服務來實現增長,這能讓印度走上成功之路嗎?

恐怕很困難,簡單說班加羅爾的50萬個崗位,只是印度人口的0.035%,也就是不足萬分之四。這可能意味著規模更小、更不均衡的經濟增長:收入分布「極其不平等」,而且富人不成比例地受益。

孟買列在胡潤全球富豪榜的第三,反而是更危險的訊號!

▍霍詠強 星島中文電台時事觀察 ▍

星島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