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戰與巴以戰爭:美國大學生為何同情巴勒斯坦?(下)

(劉燕婷 中國)

第一就是TikTok等社群媒體在年輕人中崛起。 根據2022年4月公佈的YouGov民調,被問及接收新聞的來源時,多數65歲及以上的美國人的回答是CNN、MSNBC、FOX等有線電視新聞(56%)或ABC、CBS、NBC 等廣播電視新聞(53%)及其相應網站。

這兩個新聞來源也是45-64歲美國人的回答前兩名。

但到了30-44歲美國人,第一名的回答變成了Facebook、Twitter、Instagram、Reddit、TikTok等社群媒體(37%),接下來是ABC、CBS、NBC等廣播電視新聞(33% );到了30歲以下美國人,前三名的回答則是Facebook、Twitter、Instagram、Reddit、TikTok等社群媒體(41%),《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等報紙或新聞網(28% ),以及YouTube(27%)。

可以發現,與戰後嬰兒潮相比,Z世代美國人相當依賴社群媒體為新聞來源,連帶YouTube也扮演了重要角色。而這些平台有一共同特徵:不受美國傳統媒體的親以色列立場網羅。

而在Z世代原本就不喜以色列、同情巴勒斯坦的基礎上,其對社群媒體的依賴卻明顯強化了這種情緒。以TikTok為例,#freepalestine這個主題標籤有高達327億次觀看,其餘類似標籤也有數十億、甚至百億觀看;與之相比,#standwithisrael這個主題標籤只有6.31億次觀看,#istandwithisrael也只有 2.9億次觀看,這兩個已是支持以色列相關標籤中,唯二破億觀看的標籤。 因此可以這麼說,儘管猶太金融資本財力雄厚,但在這場社群媒體的陣地爭奪戰,以色列卻明顯屈居下風。

而另一股催化大學示威的美國社會脈動,則是近年反覆延燒的族裔衝突。

在部分有色人種示威者看來,巴勒斯坦事業與美國的種族正義存在「跨界的共情」:民眾生活在不公的環境裡,被武裝的士兵或警察糟蹋生命與尊嚴,不論地點是約旦河 西岸與加沙,或是美國的有色人種社區,唯一出路就是反抗。

而這種有色人種共情巴勒斯坦人的連帶意識,當然也有民調的證據。 2023年11月GenForward對18-40歲年輕人進行的民調就揭露,白人受訪者是唯一一個更同情以色列人(25%)而非巴勒斯坦人(18%)的種族/族裔群體,其餘非裔(22%-10%)、拉丁裔(23%-15%)、亞裔(31%-12%)的數據,都是同情巴勒斯坦的比例多於同情以色列。

整體來說,美國Z世代對以巴衝突的認知起點,就是近年來以色列對巴勒斯坦人的持續種族隔離與殺戮;同時社群媒體崛起、BLM議題發酵,也顯著影響了美國Z世代的社群議題與同溫層建構,讓巴勒斯坦議題成功在校園中燎原。–轉自《觀察者網》

星島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