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熱辣滾燙》

上星期六刊登了《熱辣滾燙》後,我在社交網站添加數百字談及我最喜愛的三場對手戲,但這幾天還是意猶未盡,一於再和大家分享一點感受。

  有不少朋友說《你好,李煥英》更好看,我沒有看過這齣賈玲作為導演的處女作,不能提供客觀或主觀的評論,但一點也不感到詫異,為甚麼?

  藝術創作有三大元素,天分和技巧固然重要,但感情才是靈魂,創作人因其他人和事當然可以產生感情投射在電影\xf9堙A但最澎湃和真摯肯定是自家的經歷,賈玲為了紀念媽媽李煥英而拍的電影,又怎會不打動人心?

  同樣的例子有《一路瞳行》和《年少日記》這兩齣我也很喜愛的電影,兩位新進導演朱鳳嫻和卓亦謙都是把自身經歷放在電影內,那種「真」是其他人不容易創作出來的。

  有朋友說《熱辣滾燙》有點「淺」(他用的英文是Shallow),這點我同意,電影內人與人的關係都是點到即止,表面上令觀眾感受到便停下來了,我不知道這是技巧的問題,還是刻意的拍攝手法,但我認為賈玲希望觀眾聚焦於杜樂瑩(賈玲飾)的內心世界,她和其他人的關係的細節和立體性薄弱是事實,但又足夠令觀眾感受到「如果我是杜樂瑩」這種心境,這亦正是我認為《熱辣滾燙》好看的主要原因。

  電影內杜樂瑩有好幾位身邊人,其中與父親的關係描繪得較為細緻,他亦是她離家出走後回來找的第一個親人,我在社交網站形容他倆「撐 腳」那場戲為「父女情、人生路」,這一幕那麼好看,是否也因為滲入了賈 對父親的愛?

Uncategorized